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来吴裴一支出自河东闻喜裴氏。裴氏本晋室高门,永嘉之乱,裴氏族人四散,流移南北,遂多有房支。其南投襄阳一支号南来吴裴,行迹扑朔迷离,学界对此研究极少。南来吴裴的南投北返,涉及层面甚广,对南北政局影响至巨,诸如士族投奔河西、晚渡伧荒南投、豪门门第的提升等在南来吴裴中均有体现。其家族风尚的变化、势力的构成在南北政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北魏政权下的河东裴氏,有南北两大地域来源。北地裴氏加入北魏政权大多在河东地归于北魏之后,有的房支甚至迟至孝文帝时。南来吴裴房支在裴叔业举地降魏后颇受隆遇,主要成员居于京师洛阳,而非仍宅南境;亦有疏支远宗仍居于寿阳,或北上与河东本宗合流。  相似文献   

3.
河东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世为名族”,“惟裴之卿世服大僚”(康熙五年修《裴氏世谱》,翟风翥《序》引韩愈、柳杂元语)。裴氏家族自东汉以来,历魏、晋、十六国、南北朝,以至隋、唐,是最盛之时,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在唐代就有: 宰相十七人:西眷有寂、矩;洗马有谈、炎;南来吴有耀卿、行本、坦;中眷有光庭、遵庆、枢、贽;东眷有居道、休、澈、咱、晃、度。”  相似文献   

4.
河东裴氏与江左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晋南朝政治舞台上的河东裴氏南下时间早晚不同。较早南渡的仅有裴松之先祖一支,他们对南朝礼乐典制、文教传统以及史学著述贡献颇多。只是仅凭儒史之业,难入高门。晚渡江左的裴叔业、裴邃、裴季之等寓居于寿阳一带,多以军功自效。裴叔业房支在萧齐时代成为豫州豪族,位至豫州刺史,而后因被朝廷猜疑遂北投元魏,致使南朝失去淮南。裴邃一房在萧梁时活跃于淮肥之间,是萧梁北伐之师、勤王之师中的重要将帅,而后在政治、军事变局中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5.
我校历史系周征松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力作《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一书 ,已于 2 0 0 0年 1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2 0余万字。门阀士族是我国中古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当时 ,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拥有许多特权 ,在社会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周征松教授的专著试图对其中的河东裴氏进行个案研究。他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河东裴氏的滥觞、崛起、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历史 ,以及河东裴氏盛衰的原因和它对文化的贡献。以河东裴氏的历史为经 ,以其杰出的历史人物为纬 ,编织了一幅内容丰富翔实、人物重点突出的河东裴氏发展史画卷…  相似文献   

6.
一代文宗柳宗元一生交游广阔。但是,在这些交游之中,有一个向来为世人忽略的视角,那就是柳宗元与河东裴氏家族的交游。据考,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同年、僚友、父执以及国相。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立场、成就与在文学上的地位、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生活情趣等等无疑都对柳宗元产生了浸染、发明和推动的作用。研究柳宗元同裴氏家族的交游无疑对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大有裨益。同时,这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学创作、婚姻制度、世族制度以及裴氏文化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裴是柳宗元的姻党,以他为中心,柳宗元与之交游的圈子里有六人。通过经史互证的方法对柳宗元笔下的这些裴氏人物进行了探析,可以还原几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7.
“史学三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南朝的宋、齐之际,裴松之及其子駰、曾孙子野,分别撰《三国志注》、《史记集解》和《宋略》,以史学名世,被称为“史学三裴”。这是河东裴氏颇具特色的家学传统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河东裴氏之所以活跃于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达八百年之久,一方面是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门阀制度为那时的名门大族营造了一个最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另方面靠的是裴氏族人“博学稽古”、“博涉群书”、“博识多闻”、“自幼好学”的文化底蕴。他们在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在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丰富中国的学术文化等方面的辉煌贡献,最终是由他们“选德报国”、“清廉忠正”的文化品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河东“史学三裴”之一的裴子野著成了“叙事评论多善”的编年体史书《宋略》,这与其家学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研究揭示出裴氏家学对子野成就《宋略》的作用,可窥魏晋南北朝家学发展之一端。  相似文献   

10.
六朝河东裴氏的家学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土族极重视家学家风,河东裴氏亦然.河东裴氏的家学家风是随着家族政治地位在西晋王朝的确立而成.其主要特点为:博学尚儒;擅长清谈;推尚清俭;留心政事;孝悌传家.南北朝时期,河东裴氏迁播流离,其家学家风也因外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有所继承有所新变的多样化特征.这种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表现出河东裴氏坚韧旺盛的生命力,为该家族在隋唐的鼎盛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裴颇之《崇有论》乃是“贵无”思想之反对,其立论之目的在于“救时之弊”,故其立论重在对“贵无”思想所产生之社会流弊进行批判。其在辨析“有”“无”之关系时,亦主张“总混群本”为最高之道,而“无”不过是“有”之所遗,表现了传统儒家士大夫强烈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3.
郭象独化论的建立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内在的思想脉络可寻。当王弼确立本体之"无"的地位后,从阮、嵇一直到裴頠,都没有能够完全地摆脱这种由宇宙生成序列而来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向秀"自然"之义的提出,是对王弼"贵无论"负面影响的纠偏和修正,在有无关系上他依然提示了一个"生化之本"的存在;裴頠"崇有论"的矛头直指贵无之论,最后依然归于"总混群本,终极之道",不脱本体思维的倾向。郭象在向秀和裴頠的基础上,通过对"无"之本体地位以及达成其地位的生成序列的否定,创成其独化论,将玄学推上其历史发展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898年至90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政治身份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其属官完全依照唐制,受唐王朝任命。第二个时期自公元909年至925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福州升为大都督府,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虽然自命职官,但向中原王朝称藩臣,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纳贡,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王闽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政策,福建的经济化迅速发展。第三个时期自公元926年至945年,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日寻干戈,相互残杀,内乱不止,政治腐败,势力日削。他们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完全是独立的国家之制,自称国王,下置宰相百官,终于导致王闽政权的灭亡。王闽政权各个时期实行的不同的职官制度与其治乱兴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者对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进行研习,撰写了不少著述,有对三国史中”魏蜀”正统之争进行论辨,对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评述和考证,取得一些成果。其中一些分析结论,与明代当时的理学、心学相适应,强调义理名教思想;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如胡应麟、朱明镐、周婴等对《三国志》与裴注进行考证,大多注重证据,通过归纳解决问题,这开启了清代考据学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17.
在《世说新语》成书之前,志人小说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东晋裴启的《语林》。此书堪称“魏晋风度”之生动图画。品题之风是裴启《语林》一书的主要内容。从《语林》一书中可以看出人物品藻的内涵演变,东汉时品题标准注重“德行”,汉末魏初人物品藻标准注重“英雄”与“才能”,魏正始以迄两晋时期品藻标准以审美为目的。以审美为目的的品藻标准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名士风度,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晋悼公三年(前571年),晋会九诸侯城虎牢以逼郑;晋悼公十一年(前563年),晋荀偃、士帅师灭阳之国,以其故地与宋,虏其君归,徙其族嗣于霍人;晋平公十一年(前547年),卫大夫孙林父以其采邑戚叛卫属晋,晋赵武会诸侯疆戚田,取卫西鄙懿氏六十邑予孙氏。  相似文献   

19.
吴均是齐梁之际文学复古恩想诗文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均的诗“清拔有骨气”,结构纵横跌宕,语言质朴有力,是汉魏“以气为主”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