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入花丛》是知青文学另类写作的逻辑起点。阿城的《棋王》从另一向度呈现知青文学的另类延展。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是主流知青文学与非主流知青文学亦即知青文学另类书写合流的结点。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刘醒龙的《大树还小》和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也各以强烈的非主流倾向,对知青文学的不同哲学时段,进行另类表述。知青文学发展中这种由弱而强的态势,加速了80年代主流知青作家在90年代的集体溃败,终于在21世纪让位于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他们曾经建树的以宏大叙事为基础的知青文学悲剧,已然为另一种风格和基调的文学叙事所代替。知青文学创作因此总体上走向人本,逼近历史真相,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文艺阵地》为抗战讽刺文学提供了最初的和最有影响的发表园地,讽刺文学亦成为这个刊物的主打品牌、拳头产品。以《文艺阵地》为主场的“暴露与讽刺是否有利于抗战”的论争,为抗战文学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讽刺文学在《文艺阵地》上的蓬勃发展,是一种文学与杂志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重庆抗战文学作为中围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大量优秀的文艺报刊为依托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抗战期间重庆有报纸70家左右,其中抗战前就在本地坚持出报的报社只有3家。重庆《新蜀报》于1921年创刊以来,以内容丰富、言论进步、编排新颖、印刷精美而蜚声文坛;其文艺副刊《蜀道》跨度时问长、影响大、特征明显,成为推动重庆抗战文学进程的主力军。《蜀道》诞生于重庆本土,离不开重庆本土文化的影响:但对抗战文艺理论问题的积极探讨,抗战文艺专刊专页的蓬勃兴办,抗战文化名人的踊跃投稿以及《蜀道》和文协保持的密切关系,使得《蜀道》成为全罔性的文艺副刊而显现出“全国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重庆作为陪都,作家云集,文学活动盛况空前,抗战胜利后,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外地作家仍在此驻足来去。《屈原》《清明前后》、《寒夜》、《四世同堂》等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都与重庆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现代文学史,不可忽略重庆的特殊地位;研究重庆文学史,应该注意抗战前后的绚丽景观。研究抗战前后的重庆文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陪都的政治背景对文学的影响抗战期间国共合作,当局对文坛的控制时紧时松,过紧则有违抗战国策,放松则唯恐权桶旁落。茅盾等政治色彩较浓的作家几番出人重庆,《屈原》等…  相似文献   

5.
《七月》与抗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作为抗战时期的文学刊物,它以顽强的生命意志抗击着国统区的恶劣环境,成为抗战时期的一个文学堡垒。《七月》上所发表的大量优秀作品,不仅体现了《七月》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追求上的个性特征,也为抗战文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切实的努力。同时,《七月》还以务实求新的思想和作风培养了一大批年青有为的作者,对于丰富抗战文学的历史内容并扩大其社会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作家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化与所持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文学的工具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及作品有效性与时衰减等缘由。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抗战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彭桂萼抗战诗歌集《沧江号角》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一个由"泛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的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杜拉斯的《情人》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情人》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自传式的文体、私语化叙事、另类的道德准则、现代小说的体式等在中国都已成为女性文学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70后”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复生在当代文学领域的成就备受瞩目。近年来,他陆续出版了《历史的浮桥》、《思想的余烬》、《另类视野与文学实践》等著作,为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批判视野和思考路径。而2013年初出版的《文学的历史能动性》则是一本精选论文集,体现了刘复生最新的动向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地孕育了一大批文学大家,其中,明代通俗大家冯梦龙所编《情史》与当代言情小说在言情态度、文学原型与模式、观念及另类爱情等方面有着许多精神共通之处,传统与现代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共选入四篇文章,依次是《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节选)》《百年孤独(节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显得有些"另类",带有叛逆色彩。因此,鉴赏这类作品,不能用传统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七七”事变全民抗战60周年.而最早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则是全民抗战的先声.挪威当代著名女作家爱娃·西伯里在谈及对中国文学的印象时说:“我曾经阅读过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从鲁迅到老舍都很熟悉.田军(即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我所推崇偏爱的,因为我不仅从中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懂得了为信仰而斗争的意义.”(《是文学选择了我》,载于《世界文学》1988年第5期)然而,这部《八月的乡村》却是于半个世纪前在上海自费、秘密、“非法”出  相似文献   

14.
赵淑文  王兰明 《双语学习》2007,(12M):193-194
本文从多角度细细品位《另类》中所蕴藏着的“爱”,探究这种“爱”所反映的两代人之间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另类》在文学领域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作进一步的思考,力图体悟“爱”在更广阔面层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关抗战文学的发生,学界一直关注不够,仅有的论述也大都侧重于强调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副刊以及左翼人士主导下的"文协"的成立。然而,重新考察和分析《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副刊,从"卢沟桥主题艺术运动"的策划到联合作家们团结起来成立"文协"等全国性组织,都是由《中央日报》及副刊或台前或幕后所主导。事实上,《中央日报》、《新华日报》这两大报纸副刊共同处在民国历史文化这一语境下,它们之间并非只是对台戏,还有更多复杂的关联,由此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发掘抗战文学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由我国五十年代的文学小说改编而成的红色经典抗战歌剧,以抗战历史作为小说背景,以抗战英雄为人物构造核心脉络,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抗战时期亲情、友情、爱情与民族抗战事业相交织的故事。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红色精神丰满了人物的形象以及故事结构框架,其所歌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渗透了民族红色精神的价值观念,讴歌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红色文化。本文以红色精神在《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一歌剧中所渗透与融合的内容为例,简要分析红色精神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对抗战的触摸以宏观叙事及乌托邦理想宣扬为主流,但抗战文学中自觉的现代诗却独具特色地表达了个体此在对生命困境的深度思考。冯至的《十四行集》中的二十七首诗创作于抗战期间,以“诗歌经验”为言说方式,深切关注生命和死亡,关心人的寂寞感,通过显性的艺术自觉和隐性的战争表达,显现了个体此在在战争困境中的疼痛感知。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出版之初因其另类而颇受争议,但它经受住了时间考验,成为传世之作。本书的文学价值极具特色,而其社会价值对当代年轻人仍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出版发行的《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展现抗战相持阶段我党政治、军事动态的重要阵地。它的通讯文章细致地体现了相持阶段党的军事高层的战争策略,而服务于战争策略的这种战争叙事对后来中国主流的抗战文学中的战争叙事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刘敬 《今日教育》2011,(12):40-40
三毛是华语文学世界里的奇女子。她曾以《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另类”文字倾倒过芸芸众生。愚本书虫,亦曾痴痴迷醉于三毛的生花妙笔,且常自诩是她的忠实拥虿。未料,这么些年来,偏偏还是忽视了这本《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