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月2日的《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用了一个中国的少女作家春树的形象作为封面,并将春树和韩寒等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新一代的代表。并且创造了一个从中文借来的英文词“linglei”(另类)来形容他们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2日的《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用了一个中国的少女作家春树的形象作为封面,并将春树和韩寒等人作为80年代出生的中围新一代的代表。并且创造了一个从中文借来的英文词“qinglei”来形容他们的崛起。这里的“另类”一词其实是一个英文词“alternative”的意译。今天《时代》周刊又把这个词从中文音译回去,也是给了21世纪初的中国的变化一个有趣的注脚,这一报道其实显示了近年出现在中国的“新少年写作”崛起产生的文化意义已经浮上了台面。中国少年的文化经验已经变成了中国的全球化的一个形象。  相似文献   

3.
报纸头版封面化现象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报纸越来越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读图"时代到来,报纸头版不仅封面化,部分报纸还出现了"双封面".作为报纸"脸面"的头版,出现"双封面",不仅仅是抓眼球、加大导读信息量的需求,更是抢占舆论高地、凸显媒体价值的表现.本文对<齐鲁晚报>和<南方都市报>一周(2011年5月23日~5月27日)的双封面进行比较分析,力图揭示"双封面"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0月28日,在由封面传媒主办的"创联未来——2016(中国)C+移动媒体大会"上,封面新闻2.0版本上线.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说,封面传媒要打造的是"智媒体",是智能媒体,也是智慧媒体,尤其是要弥补机器算法带来的过度推荐等缺陷,加强人工干预,突出体现"价值引领下的技术驱动",为技术引擎赋予正确的价值,保持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做内容生产的"清流".封面新闻如何与《华西都市报》进行融合?李鹏说,《华西都市报》实行"双品牌"战略,充分彰显《华西都市报》品牌,强势打造封面传媒新品牌,进而以"双品牌"为支撑,以"双引擎"为驱动,推动《华西都市报》和封面传媒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姜梅  张桂弘  高毅  王艳秀 《编辑学报》2020,32(3):274-277
为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封面及封面故事的设计与传播, 结合《含能材料》的封面工作,讨论封面论文遴选、设计、二次传播等问题。选取重要论文与代表性论文作为封面,将地域文化与经典图片融入封面设计,经专业化的深度加工,设计反映论文内容、代表期刊特色的封面及封面故事,通过封面故事的立体化传播,实现论文的多次传播。结果表明,通过生动、形象的封面故事可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在促进科技期刊传播科技成果的同时,可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封面是期刊最直观的形象“代言人”和内容的浓缩展现,体现期刊的整体风格、编辑方针和主打卖点.《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本文从其作为国家级画报的特殊定位出发,分析其各时期的封面影像特征及变迁的影响因素,解读时代烙印下的中国脸谱.  相似文献   

7.
一、封面:显性书写的隐形意义每一个爱书的人都会看重书的封面,有时甚至仅仅因为封面感觉好而买书。然而,在书籍的历史上,最初的印刷图书是没有封面的。直至1475年到1478年间,图书封面才真正开始出现。图书封面的出现最初是为了保护书心。在大规模复制生产之前,数量有限的图书十分珍贵。15世纪中后期,随着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封面文章之于杂志的意义相当于头条新闻之于报纸的意义.对于杂志来说,封面文章是主心骨,它明确地告诉受众该期杂志选题的着力点.怎样把封面文章的功夫做足做精是杂志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京、台北受降典礼日军投降代表两处错误及更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南京受降典礼有日军投降代表七人:陆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签字人)、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参谋小笠原清中佐,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福田良三海军中将,陆军第10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陆军南方军直属第38军(驻法属越南北部)参谋三泽昌雄大佐。10月25日台北受降典礼日军投降代表有陆军第10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大将、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海军高雄警备府参谋长中泽佑海军少将等五人。关于上述事件资料中普遍存有两处错误。1.将第10方面军参谋长山春树错为“谏山春树”。如下几种资…  相似文献   

10.
报纸封面图片,素有报纸"眼睛"之说,报纸如何做好封面图片呢? 封面图片的取向特征<大河报>经过多次改版,其封面图片总体的视觉取向为:一是使用考虑大多数人审美观的图片;二是使用朴实、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三是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特殊事件的图片采用较多;四是过分夸大视觉效果、特殊效果和猎奇的图片采用较少;五是尊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1.
尤若  荣正通 《北京档案》2021,(10):56-58
朴素的封面上,手绘着一颗红心.这是"两弹结合"试验"七勇士"之一张其彬的一本日记.张其彬在这本日记里,记述了他从1966年7月5日到1966年11月8日"两弹结合"试验前后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记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心路历程.十年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筹建期间,专程拜访了张其彬,他慷慨地拿出这本日记供展览之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震惊世界的中国"两弹结合"试验55周年,我们谨以此文纪念.  相似文献   

12.
孙艳 《图书馆杂志》2007,26(3):91-92
2006年12月,看到了一本海天出版社编辑的风光摄影集。梅华摄影,施石撰文,书名叫《追随中国最美丽的秋色》。喜欢这个书名,尤其是正困坐在钢筋水泥的空调房里。喜欢这本书的载体色彩,纯正的黑、质感的红。说载体,不说纸张,不是故弄玄虚,实在是因为正文的纸张以外,还有制作封面的  相似文献   

13.
保定"铁球"又称健身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健身体育用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保定府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铁球被列为三宝之首.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知名杂志,美国《时代》周刊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的读者。《时代》周刊以其独特的"封面故事"形式,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帮助读者了解全球新闻资讯。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都是《时代》周刊关注的对象,在其丰富的"封面故事"中,也包含了诸多对中国形象的介绍,在将中国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公布  相似文献   

15.
书籍艺术的高品位,是当年鲁迅先生的自觉追求。他在重视书刊封面艺术之外,同样重视书刊的插图艺术,这在当目也是他为中国现代书籍的编辑出版开了风气之先的。 所谓"开风气之先",按照时下的流行语来说,该就是所谓的"先锋"和"时尚"了罢。然  相似文献   

16.
千树同志:您好!近读《档案管理》2005年扩版后的第1、2期,欣然发现《档案管理》又有了新的进步,(千树:谢谢陈老师的鼓励。)用一句时髦话说,就是与时俱进。(千树:办刊物如逆水行舟,稍有不慎和松懈,不仅是不进则退的问题,而且有可能翻船。)特致函祝贺!我特别欣赏贵刊的封面、封底  相似文献   

17.
孟志军 《今传媒》2007,(9):0-41
封面、标题和目录.封面是一本杂志的脸面,代表着杂志的形象、气质与宣言.期刊封面除了具有保护杂志内页的作用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推销杂志.封面对于《中国国家地理》无疑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要素.《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边沿是它的刊物标志红色C,是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醒目.《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图片,都是从几百张候选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乎都是自然地理的内容.例如2004年12期的封面中,有八期都是以自然风光做封面.很少以人为主题做封面.只有在2004年3月推出的国花、国鸟、国树、国石专辑,封面是一个女模特裸露的后背,后背上面印有鲜花,一改过去的严肃庄重的风格,很像一本流行的时尚杂志.  相似文献   

18.
从《财经》封面报道看期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封面报道是期刊媒体新闻价值的体现,杂志在做封面文章时必须考虑到其新闻价值,凸显其编辑特色。《财经》作为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财经类刊物,从创刊到现在始终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理念,以权  相似文献   

19.
李鹏 《传媒》2017,(15)
今年5月4日,封面新闻3.0迭代上线,自主开发的"小封机器人"1.0版与用户见面,成为国内报业集团中首家拥有聊天机器人的APP.与此同时,封面新闻的算法推荐更加成熟和优化,机器人写作技术不断完善,朝着"AI+媒体"的前沿领域进军.封面新闻上线一年来,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与《华西都市报》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朝着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流舆论阵地和新型主流媒体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张桐源  廉婷 《编辑之友》2023,(5):107-112
书籍封面的现代图像应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书籍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就封面图像国际化进程而言,前期多直接“拿来”西方现代化图式套用于封面图像,后期伴随设计者海外求学与印刷科技推广、民族意识增强等,逐渐形成中国式的国际化封面形式,并影响了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者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思维、现代绘画语言、装饰图案、革新字体、摄影图片等方式,形成丰富的书籍封面国际化艺术形式。就中国社会与文化背景而言,早期的封面图像应用还不足以消化现代图式,现代图像原本的意义被改变。封面图像国际化产生原因较多,艺术家、文人、职业画家等的教育经历是后期风格转变与确立的主要原因,世界不同文化的引入,影响了封面图像的表现效果,提高了新文化传播速度,预示着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进入觉醒与自觉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