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不少报刊都自办发行。但是,非订户读者要想读这些报刊就困难了。笔者过去工作过的一家报纸,是较早搞自办发行的。据了解,报社因此节省了一大笔资金,还解决了不少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同时报纸又可以投递到户,订户也是满意的。离开报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每当我想看看自己服务过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把报纸发行建成"广告助推器" 从各地报纸发行的操作情况看,多数报社走自办发行、邮发、代理发行和零售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追求发行市场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晚报、都市类报纸尤其是多报刊系列的报社,多年来都在加强区域内各地报纸发行部门的自办发行和零售工作.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9,(4)
近年,在硝烟弥漫的报纸发行大战中,除靠邮局发行、自办发行以及邮发自办合二为一发行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发行形式,这就是邮局的买断发行。所谓的买断发行,就是邮局同报社共同商定一个报社想达到、邮局能实现的报纸发行量,达到达不到此量,报社依据双方的协议按此量...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报业发行的几种主要模式报刊发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订阅和零售;可以借用的发行渠道主要有四种:报社自办发行、邮局、"二渠道"(民间发行组织)、其他代理。通过后三种渠道发行的都可以称作委托发行(简称委发)。由于"邮发"已经约定俗成,通常"委发"仅指后两种渠道。委发一般仅作为前两种的补充,完全委发的报刊目前还很少,也不稳定,在当前条件下不被大报社采用。国内报纸的发行模式也经历了从单纯的邮发合一到邮发、自办发行、自主多渠道发行三种模式并行的阶段。我们对以上三种主流发行模式分别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们武昌报认真抓了报纸发行工作,现在每期共发行6,700多份,其中零售的报纸约有3,000份。农村开展零售报纸,是一项比较繁重的任务。由于农村读者是个人订户,常常是订了报看不到,因此许多订户不订了,但他们又很想看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开始走过一段弯路。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便主动与邮电部门密切联系,并把搞好扩大发行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全县65名乡邮员身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开展小报的零售业务。武昌报做好乡邮员工作,主要通过县邮局每次开会的时机,派人到会讲办报的意义,向他们宣传做好发行工作的重要性,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乡邮员成年风里来雨里去,走村串乡,十分辛苦。我们每次给报社同志和通讯员发有关学习材料和通讯员手册时,都照发  相似文献   

6.
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全国报纸登记注册数字是1,491家,各种自办发行的报纸已有312家,其中城市报纸32家。这些已自办发行的城市报纸,无一失败,个个成功,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大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早、高、多、省。早,即投递时间早。自办发行的报纸,一般市区内的订户,上班前就能收到报纸,比邮局投递到户早两个小时左右;即使是边远郊区的读者,当天下午也能收到报纸。打破了邮局的那种统一分发,按班投递,过时不候的限制,客观上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自办发行在完成现有职能的情况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成本的居高不下、发行人员难以管理等等。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都陷入发行大战不能自拔。发行大战耗费了报社的大量资金,对于报社的长远发展却没有太大帮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自办发行成竞争利器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等特点,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1985年《洛阳日报》的自办发行标志着…  相似文献   

8.
曹鹏 《新闻实践》2001,(7):36-37
书报刊等纸介质媒体与音像电子制品的销售,一般要依靠网络渠道完成。对报刊来说,发行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征订与零售,也就是在某一时段内连续购买,或者是随机零购。从发行的效率出发,报刊都很重视征订也就是订户,但是由于国内公费订阅与公关发行导致无效发行,因此,广告主都把报刊零售数量作为购买广告版面时的重要依据。因此,近几年大都市的报纸发行在零售上投入人力物力甚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报刊发行工作,自全国解放后就按照苏联模式交邮电部门办理,长期以来报刊社只管出版,不管发行,使生产与流通严重脱节。这种“邮发合一”、由邮局一家独揽发行的做法,影响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城市报纸自办发行,第二年就有《太原日报》、《柳州日报》和《开封日报》等6家城市报纸自办发行,到今年四月止自办发行的城市报纸已发展到36家,都获得成功。1987年元月起,《澧县报》经过两年试点后,完全与邮局脱钩,首次在农村实行自办发行,并取得重大突破,为城市报刊自办发行延伸到农村探索了路子。 (一) 首先是办好试点。1985年春,我们以澧东乡为点,广泛开展调查。在调查中农民读者一致认为:县  相似文献   

10.
看了《对报刊自办发行的异议》(见本刊1989年第1期第48页)一文,我认为文章对报刊自办发行的异议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就报刊自办发行这一问题言,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我认为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报刊脱离邮政渠道自办发行,主要是不堪邮政部门两次提高发行费用的结果。第一次是自1986年起,邮政部门对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大湘中,新闻界自《洛阳日报》1985年率先自办发行以来,自办发行的队伍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目前已达30多家。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乌鲁木齐晚报》是第17个“觉醒者”,它的汉文版从1988年元旦开始自办发行。现在谈一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供兄弟单位参考。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实行“邮发合一”,即把发行业务从报社分离出去,交给邮局统购包销,独家经营。这种制度虽冒为报纸发行起过一定作用,但它同其它经济领域一样,也带有统得过死、阻碍发展等弊端,很难适应商品经济和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比如编辑部和印刷厂千方百计地想把国际国内最新信息奉献给读者,但由于邮局运转能力有限,加之邮局是统一分发,综合投递,不能单送报纸,造成投递不及时,对于出报时间较晚的晚报  相似文献   

12.
王健 《新闻通讯》2013,(7):45-46
曾几何时,邮局作为报社发行的唯一主渠道,无限风光一统天下。而随着邮局自身环节多,时效滞后,服务差等原因,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各家报社纷纷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零售、征订一齐上,邮局则蜕变成在主城区周边及农村偏远地区发行的辅助渠道。现在,报刊社自办发行,虽然解决了时效滞后、服务差等问题,但同时又产生出差价征订、零售冲摊、虚假投递、退报率高、成本骤增等一系列新问题。下面就以上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对我们的发行工作能有所帮助。组建发行队伍。严把用人关  相似文献   

13.
目前逐步兴起的自办发行,显示出长处,使报刊社对自己产品的销售有了自主权,以便于疏通流通渠道,防止中间梗阻,加快传递速度,减少以至杜绝短少现象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它的另一面,报刊自办发行工作也不例外。据笔者观察和了解,起码有这样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和克服:一是投入的人力更多了。报刊自办发行后,各自为政,发行员专送自己的报刊,假设一个单位订了五十种报刊,如果每家都自办发行的话,就得有五十个人给这个单位送报刊,这样投入的人力恐怕要比邮局发行要多得多,费用也会增加。二是牵制有关部门的精力。报刊自办发行,都要找到与自己隶属关系或业务相近的部门协助,又要  相似文献   

14.
也谈自办发行谭军波近两年,都市报的出现给报业带来的冲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发行。所有的都市报都采取了自办发行,且不乏成功的例子。通过考察一些都市报成功的自办发行经验,可以找到一些自办发行的新思路。一流人才搞发行这是个观念问题。以往国内的报纸多是由邮局...  相似文献   

15.
四月中旬在广西柳州市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城市报纸自办发行经验交流会上,已经自办发行的30多家城市报纸的负责人一致认为,自办发行势在必行,大有可为;自办发行是一条多快好省的路子。这30多家报纸先后自办发行后,发行量都超过了邮局发行时的最  相似文献   

16.
报刊发行是报社的 生命线。综观目前 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大体 上是邮发和自办发行两 分天下。自办发行有很大 的优越性,但对末梢投 递,零星销售点很难兼 顾。邮局征订,发行力度 大,特别对一些偏远订 户,末梢投递,邮局自有 其优势,能避免自办发行 投递的盲点。但它发行费 率高。况且邮局报刊多, 它要追求自己效益的最 大化,不会专注于广播电 视报,自然就影响了广播 电视报的发行量,所以这 两种发行方式都不完全 适应当前市场的竞争。针 对目前的发行现状,我们 采取了以下措施: 捆绑发行,优势互补 不同利益主体同时又有互补性的…  相似文献   

17.
自办发行的报社发行部门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投递员通过“空单”来捞钱,他们收了订户的报款后并未上交报社财务,偷偷据为已有,而订户手里的凭据又有瑕疵,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凭据.由于这部分订户的信息在报社根本没有登记,问题一旦暴露,我们通常称之为“空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县市报在内的报业逐步转轨改制,发行将逐步走向市场。如何迎接这一挑战,让报纸发行顺利完成向市场过渡?广水日报社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实行报社乡镇征订、邮局投递发行的订投分离运行机制是县(市)党报转轨过渡期发行的最佳选择。1999年下半年,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查和思考认为,现阶段一步跨入市场化自办发行之路和完全恢复昔日传统的邮局发行方式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为此从2000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开始,报社吸取自发和邮发两个方面的教训,结合各自的优势,对报纸发行再次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石首报》自1988年复刊后,起初是交邮局发行,1991年和1992年,我们自办发行过两年,1993年再次交邮局发行.后来,报社党委集中广大读者意见,并通过前后几次比较和问卷调查,大家一致认为石首报自办发行比邮发的情况要好,于是,1994年又恢复自办发行.两年来,每当报纸征订工作一开始,从社长、总编到普通的勤杂人员,全体出动,共分五个发行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出任组长,采取“协商分线,指标到组,整体作战,结帐到人”的办法,使得我们石首报1995年度和1996年度的发行工作都较顺利地完成.纵观我们石首报自办发行的情况,我认为县市报自办发行有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扩大报纸发行量.编辑、记者走出报社上门订报,工作比专职发行员好做,会做.我们一靠“党性”(正面宣传),二靠感情(服务读者),三靠腿勤(多跑路多上门),1996年度城区发行量首次超过了3000份.石首报1995年度发行量在1万份以上,比起邮发时增加20%.1996年度的征订,在报纸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据1995年12月中旬统计,征订数仍  相似文献   

20.
发行是报刊社经营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报刊的市场份额,以及报刊社的广告收入。报刊社从建国初到1984年,在发行方式上一直委托邮局发行,实行“邮发合一”,这种合作关系从1985年起开始发生变化。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脱离邮局,进入发行领域,自建发行渠道、自收自投,即自办发行。1986年,《太原日报》等六家报社也加入到自办发行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