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每个人的经历中都会遇到许多老师,那些好老师留在学生记忆中永远是暖暖的;相反,另一种老师留给学生的是永远的痛甚至是恨。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父亲也在这个学校当老师,因此我在学校就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经常能够得到老师的关心,受到老师的赞扬也比其他同学多些,这让我感到特别开心。是他们让我的童年多了许多快乐,多了许多自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好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想着有一天我也要当一名老师。  相似文献   

2.
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教育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就觉得生活非常的充实,生活的天空格外灿烂,当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永远年轻。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啊!看着他们清澈如水的眼眸,看着他们对知识渴求的眼睛,我不能不变得虔诚起来;看着孩子们稚气工整的作业本,我的心情就像是百花盛开的花园;当学生们亲热地和我打着招呼的时候,那一句句问候胜过冬日的暖阳和夏日的清泉。没有了爱便没有了教育,我相信这是永远的真理。我热爱学生,学生们也热爱我,作为一个老师我感到万分的荣幸。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上学自认为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可有时候也会犯错误,毕竟“人无完人”嘛!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心里有时候很不服气,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原谅自己这一次呢?现在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才深深地理解老师当时的做法。老师说过的话是对于全班同学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哪个同学而定。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如果老师批评别的同学而不批评你的话,那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不公平。当我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心里也很犯难,从内心讲我真不想批评那些平时表现特别好的同学,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是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4.
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被人们看成是“假、大、空”似的说教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其结果是“言者谆谆,闻者昏昏”,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所要灌输的思想往往不能被学生真正接受,教学效果不佳。比如讲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当老师在讲台上从理论到实际,从经济到政治,大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时候,一些同学心里却在想,你说社会主义优越,为什么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来看,原东德不如原西德,北朝鲜不如南朝鲜,大陆不如港台?这时,他们的耳朵里就家堵上棉花团,你再怎么说社会主义好,他们也…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说话     
我是物理老师,物理课注重实验,是不是真理要由实验结果说了算。我也是班主任,说的好多道理学生根本就不听,甚至他们的“歪理邪说”比我的说教更受大家的追捧,怎么办?那就用做实验的方法,让实验结果告诉他们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6.
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被人们看成是“假、大、空”似的说教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怎样讲,学生就怎么听,其结果是“言者谆谆,闻者昏昏”,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所要灌输的思想往往不能被学生真正接受,教学效果不佳。比如讲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当老师在讲台上从理论到实际,从经济到政治,大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时候,一些同学心里却在想,你说社会主义优越,为什么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来看,原东德不如原西德,北朝鲜不如南朝鲜。……这时,他们的耳朵里就象堵上了棉花团,你再怎么说社会主义好,他们也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7.
春风化雨     
王树华  刘振宇 《中国教师》2009,(Z1):522-522
<正>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我说我是一名教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当老师好啊,每天上几节课就好了,很轻松的吧!起初,我总会解释一下,当老师其实很辛苦的。可他们就会马上插嘴:哪里啊,不就那么几节课,上完就可以走人了,而且你们还有长长的  相似文献   

8.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9.
<正>当英语老师五年了。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一看见我就逃,我走过他们身边,他们总是很害怕地躲到一边。从其他老师的口中我了解到,在孩子们的心中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总是让他们敬畏三分。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育大师曾经说过,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 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较复杂的活动。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来就是接受教育的。这似乎是天经地义、不言  相似文献   

11.
观察孩子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经常一发生争执就说“我告老师啦”,“你再如何如何,我就告老师”。可是,再仔细观察下去就发现,孩子们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行动,即便有了所谓的“行动”,大多也只是对老师大声喊过这些话之后,就自顾自地继续玩去了。下面这个例子说明的正是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左耀明 《考试周刊》2013,(77):163-164
一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时候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遗憾的事。这都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痕迹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平时我们总埋怨现在的学生太缺乏爱心,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如何关心人,不懂得奉献。试问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给学生创造过体验爱别人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获得,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灵成长。久而久之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被别人爱很正常,很少想到为别人付出,也就形成了现在很多所谓的80后、90后人格。很久以来,对于这个问题我时常从自身进行反思,我尝试过说教,尝试过以身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班长,是老师的助手。我当班长以后,老师对我说,如果有“空课”(老师因故不能来上课),就及时找班主任调整一下。使我没有想到的是,每当我去找班主任的时候,几乎全班的同学都阻止我,我虽然心里充满矛盾,还是去找了班主任老师。所以,同学们都认为我“巴结”老师。还有的同学当着我的面骂我。我心里十分难受,我也是一名学生,也明白他们的心理,可又……唉!  相似文献   

15.
Mark Twain  搏浪 《高中生》2010,(22):8-11
当我获悉人们希望我在此发表演讲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们我应该采取哪一种类型的演讲。他们说我应该举行一场适合年轻人的、有道德说教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或者是一些带有建议性  相似文献   

16.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由于教美术的原因,我接触的学生多,而每个班都有几个让老师烦心的"捣蛋鬼",整天和你"打游击"。当你对他们管得严一些时,他们就安分些,当你一不留神,他们就会搞出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来。如何"制服"他们,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新学期刚开学,大概学生对我这个一向表情严肃的老师还不太熟悉,大家都还规规矩矩。但好景不长,"事件"终于爆发了……  相似文献   

18.
以前在我眼中,数学练习课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因为老师为了达到巩固已学的新知识,会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似乎只要学生把那些题目做对了.就说明他们掌握了已学的知识,否则就没有掌握,还要继续练习巩固.因此.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很怕上练习课,那代表了练习再练习.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走过一二年级教室的周围,马上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叫起来,"美术老师,美术老师".甚至还有的会走出来拉我,邀请我一起玩游戏.同事就会开玩笑说:"美术老师,这感觉像是当大明星呀!"是呀!在小朋友的眼中,当我在美术课中给他们画范画的时候,他们就会睁着大大的眼睛,觉得好神奇呀!而我也会在这时,给他们打气鼓励,给他们一颗"糖果"吃:"只要你认真画,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不解之缘 那是很小的时候了吧.已经忘了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会数数的.只记得那是开始上小学时的事情了。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不是考别的,而是考从1数到10。这对现在的小孩来说不算什么.他们很小就开始上那些所谓的奥数课程论。他们一年级懂的也许比以前三年级的学生懂的都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