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中原城市群是实施中原崛起伟大战略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现实意义的中原城市群,也有着浓厚的文化根源.远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原城市群即具有了最初的雏形,其后得到不断健康发展,终于在唐宋时期达到其历史顶峰.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等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结构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状况提出策略响应,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城市群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4,(6):133-137
河南作为农业、经济和人口大省,既有率先在中部实现崛起的诸多有利条件,又有许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营造中原城市群、抓好“三农“问题、加强与区外联系等手段,实现中原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杜书云 《红领巾》2005,(2):153-154
打造北起新乡、南至漯河,包括郑州都市农业圈在内的沿京广铁路大农业产业带,使之成为与郑洛工业走廊相呼应的产业密集区,既是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发挥优势、增强实力、奠定城市群和中原崛起的产业基础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夏骥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36-139
中原崛起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快中原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五个统筹”的标准来衡量,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区域差距扩大、社会问题复杂、资源环境压力沉重、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等问题。加快中原崛起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河南农业的“四化”;壮大中原城市群,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7.
姜山清 《红领巾》2004,(6):138-139
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的发展已经使其具有了率先实现在中原崛起的基础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步伐;进一步研究招商引资的新趋势;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城市群建设是国家中部崛起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强省目标的重要机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破解土地制约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必须借助之策.中部崛起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河南省发展的良好机遇.针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面临的资金、政策、规划和违法占地等方面的问题,建议改革和完善现行有关土地流转与征收政策,同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一定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河南特色产业集聚相结合,走出一条科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持续不断的工业化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化战略,导致了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城市群的出现。我国中部地区,也正在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该区域处于陇兰经济带的中间部位,东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大,具备城市群发展的一系列条件。中原城市群发展首选应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培养增长极,调整区划,实现中心城市跨区域扩张,增强产业牵引功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中原城市群分为5类,依据各区域类型的相似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城市群地区各城市经济实力增长速度加快,城市间的联系由线状逐渐扩展为网状联系。这表示城市群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增强,也是城市群向高水平演变的标志。通过定量分析中原城市群城际间客、货运输量,揭示了城市群地区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①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间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联系总体上都呈加强的趋势,货物运输联系比旅客运输联系加强的趋势更剧烈。②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间经济(运输)联系近20年来总体上呈明显的加强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联系加强的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区域发展道路选择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内外条件,描述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四个阶段.由此得出,产业发展的驱动、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区域发展的需要及其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是中原城市群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指出了在中原城市群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原城市群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缓冲带,要实现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对产业结构的转换与演进规律进行研究.文章结合中原城市群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中原城市群三大产业现状,并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反思提出当前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增长极,其他城市以环形将郑州紧紧围绕,形成“弱核牵引”“小马拉大车”的经济发展柱石。现阶段,中原城市群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两大基于,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抓住机遇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中原城市群为样本,选取经济、社会、环境、人口、交通、土地和水资源为要素,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地级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而且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利用等因素影响,所以,应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使之与经济、社会、城市综合承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要发挥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必须考虑中原城市群的集合效应。研究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问题,有利于集成中原城市群的科技资源优势,形成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的集合效应。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现状及共享中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实现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的目标、任务、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考察中原城市群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构成和分布,并运用SWOT理论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区域文化旅游的合作基础,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市场营销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对提高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都非常重要。中原城市群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结合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现状,建议提升中原城市群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终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