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洋意识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视域下大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培养海洋意识的主阵地,二者之间的融合既有必然性,又有可行性。就必然性而言,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文化历史、国民海洋素养提升对培育海洋意识提出了政治、历史与现实诉求;就可行性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海洋历史观、实践观、民族观、战略观与科技观,凝练海洋强国国家观与海洋文明世界观,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海洋视野,构成高校海洋意识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普京是21世纪之后对俄罗斯国家政策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人物。在他担任俄罗斯总统和总理期间,俄罗斯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开始带有强烈的"普京色彩"。普京的外交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大国崛起为目标,以实用主义为理念,以扩展空间为政策"的务实外交思想,其中实用主义是其外交思想的核心。普京外交思想对俄罗斯最大的贡献在于,让俄罗斯摆脱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意识形态化的外交战略,转而走上一条非意识形态化的、可预见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正常国家"外交之路。在新一任总统任期,权威已受到明显挑战的普京的外交思想是否会产生变化,其核心执政团队的外交思想能否统一,则是今后一段时间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普京上台执政后,推行了复兴俄罗斯的强国理念,赢得了俄罗斯社会的广泛认同。本文提出了普京强国理念的六大基本内涵及强国理念推行所取得的五大成就,并指出普京要真正实现自己的强国梦,必须立即着手解决面临的四大隐患。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视域下,增强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成员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法制化建设更加完备,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振文 《考试周刊》2012,(68):175-175
世界经济强国不断重新洗牌,国家经济总量不断排序.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虽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要想保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大力提倡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公民又何尝不是,如果没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这个人则只能永远墨守成规,难以进步。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目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贯穿有关创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极为重要。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虽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海洋意识。新时代,海洋战略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擘,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性的要求。由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思政课的内容,组织大学生参加海洋实践活动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海洋文化氛围,以提升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服务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更加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从历史的角度、法律的角度,加强大学生对海权的认识,向大学生阐释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使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建立起海洋强国意识。  相似文献   

8.
治理能力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执政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与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去分析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提供的政治保障、政策保障及国际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
学习、研究和贯彻毛泽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思想,在经济上有助于我们合理使用国家资金,增加国家收入;在政治上是我们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思想、文化上有助于我们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引导消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常规手段之一。2015年以来,国家安全法把每年的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教学集有形与无形向学生渗透关注国家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文章以“世界咖啡”研讨模式开展国家粮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发挥地理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国家粮食安全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及增强保障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一生都与美术有着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缘,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民族艺术思想情怀。鲁迅先生对美术之爱是广博的爱,是大爱,是对民族之爱,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代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站在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角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提出了以"再造中国"观、"自觉中国"观和"复兴中国"观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中华"思想。他的"青春中华"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于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初步基础和开辟复兴中国革命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对国家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他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国家安全观念。本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析周恩来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指导下的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包括坚决地大无畏地禁烟与抗击英国侵略;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束缚,倡导“向西方学习“;关心民瘼,以民为本,提出了“民心可用“.其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维护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人权意识;捍卫中国主权完整的主权意识;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也需要总结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孙中山先生在上世纪初所提出的民生主义的社会改革纲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强国富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研究并继承他的这些科学合理的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小说作品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特质的审视与剖析,认为在所有民族病症中,“官本位”的思想对人们的心灵腐蚀最厉害,为此他塑造了许多反面人物,来鞭笞这种“官本位”思想。同时,他也认为“官本位”的观念严重地阻滞现代化的进程,从救国的立场出发,主张打破官迷,把精力用于科技和实业,因此塑造了一些深受西方激进思想文化浸染的新人物,以此表明自己对“官本位”思想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18.
出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鲁迅矢志于为人的解放而呼号,他重视探究人的价值和人的社会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决定于民众的素质,提出了立国先立人的思想,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考察了张扬独立人格的重要意义,阐释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观。鲁迅的独立人格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下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其启示意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培育人的独立人格,要坚持以解放人、发展人为基本价值取向进行教育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相似文献   

20.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国家面临的现实困境激发了士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在这种民族意识之觉醒与民族危亡之担忧的双重意识之下,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两种不同的救国路线.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和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分别就如何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提出各自的主张.两派的争辨反映了儒家内部在道德认同上发生了严重地危机.他们采取的救国路线,也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士人立足于传统儒家的学术立场而展开的具有强烈家国天下意识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