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广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专长,在做好传统无线电广播的基础上,迅速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过去的"广播+互联网"思维,转换成"移动互联网+广播""移动互联网+音频"思维,一方面搭建一流移动互联网音频传播平台,一方面进行产品和流程再造,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一流音频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3.
汪楠 《视听》2016,(11):27-28
面对互联网的强势挑战,相较于报纸的衰落、电视的挣扎,广播凭借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忠实的听众群体坚守着固有的市场份额。互联网的兴起是一次宝贵的契机,除了广播电台,各类音频网站、播客网站早已占据互联网音频传播的一席之地,传统广播的变革迫在眉睫。互联网在为传统广播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也改变和重塑了广播。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形式,使得广播媒体朝向多元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的特征,分析了新广播形式下传统电台面临的机会与挑战,阐述了"移动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6.
孟伟  李运 《中国广播》2015,(2):10-16
2014年是中国广播充满压力、困扰和变革激情的一年,也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广播在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上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在广播管理、经营、内容、技术自主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通过媒体融合、应急广播、公益广播等领域的着力发展,承担了作为主流传统媒体的责任;随着对互联网音频媒体、广播广告经营、媒体版权等规制需求的增多,未来这些领域的立法也将进一步推进,为营造良性的广播媒体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媒介都具优势与劣势,传统广播除伴随性优势外,还存在着渠道上仅靠单一声音传播以及讯息转瞬即逝等缺点.面对新媒体冲击,传统广播面临着以下挑战:在经营层面能否真正理解和接纳互联网精神,以应对新旧商业模式切换;在技术层面能否创制出更具技术优势、内容与制作具佳的音频产品.传统广播在应对移动互联网冲击时需要回归声音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创新音频产业,为自身向内容提供商的融合转型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分析了用于传统媒体广播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深入论述了互联网思维在广告产品生产和定价、广告产品推广、广告产品销售、广告营销服务及广告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切入广播广告营销后,整体提升了广播广告营销水平。具体阐述了广播广告的互联网关键词营销、大数据营销、碎片化营销、甲方数据营销、体验营销等多种来自互联网的广播广告管理和营销方法,介绍了正在研发阶段的广播声音二维码广告、广播广告与微信广告整合营销、音频对比技术等广播广告整合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提出了以互联网思维从多角度切入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是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广播的新媒体之路一直在困扰与争议中前行,动静大效果小。究其原因在于对自身与新媒体的认知不清。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决定未来,广播媒体需要在坚守媒体特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节点意识”:让广播成为互联网中的音频节点,通过把控互联网中的音频节点,实现对信息的把控,稳固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移动多媒体广播——给广播发展带来巨变的全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刚 《中国广播》2006,(10):17-18
DAB 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基于数字音频广播(DAB)传输平台.实现音频、视频和数据多媒体传输的数字广播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音频广播(DAB)就成为国际标准,被认为是继调幅广播、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技术。然而,由于其提供服务的单一性,以及终端设备品种匮乏,价格偏高,导致 DAB 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虽然有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提供 DAB 音频广播服务,但用户发展缓慢,直到2005年,作为 DAB 发展最好的国家英国,才累计发展了300万用户。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音频"是目前广播的新样态.近几年,移动音频APP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引发各界人士的思考.本文着重阐述我国的移动音频APP的现状,指出目前移动音频类APP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媒介信息环境特点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音频APP在网络广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G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移动音频APP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移动音频APP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以了解移动音频APP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09,(4):120-122
产业链分析由于广播服务是受限制的服务,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权开展的服务,因此,广播企业与广播内容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产业链条中,能够推出精彩节目并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形成有影响力的音频广播企业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4.
网络广播的出现和发展是同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不开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广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广播网站的建立。传统电台将自身拥有的音频信息等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往电台单一收听、线性传播等局限,实现了多媒体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5.
黄卉 《传媒观察》2012,(7):53-54
"有声读物"通常是指以磁带、光盘或其他数字音频方式为载体进行录制、包装、销售的录音制品;泛指一切以耳朵"听读"为主要卖点的"音频产品"。本文从广播业者的角度,对有声读物的起源与种类、市场与需求、呈现与发展等4个方面作了较客观的论述和探讨;旨在对"有声读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广播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些许管窥。  相似文献   

16.
刘颖悟 《中国广播》2011,(10):85-88
就在人们纷纷移情于互联网所创造的媒介传播奇观时,美国卫星数字音频广播(SDARS)已经独辟蹊径,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广播产业。丰富的节目和广泛的覆盖,让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在传统的中波、调频广播和新兴的互联网之外,创造出另一个贴近用户需求与习惯的音频服务形态和服务平台。美国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对我国今后开展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卉 《新闻通讯》2012,(7):53-54
"有声读物"通常是指以磁带、光盘或其他数字音频方式为载体进行录制、包装、销售的录音制品;泛指一切以耳朵"听读"为主要卖点的"音频产品"。本文从广播业者的角度,对有声读物的起源与种类、市场与需求、呈现与发展等4个方面作了较客观的论述和探讨;旨在对"有声读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广播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些许管窥。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前后的几年间,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带动了整个广播电视业的飞速发展。就广播而言,正在进行着一场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革命。网络媒体及网上音频业务的快速发展,要求全面利用广播资源,开展广播与网络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丰富内容,创立品牌,办出特色;大力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音频业务。在把广播从有线到无线、从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互联网已成为音频内容的重要传播介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取代传统的收音机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终端,利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程序以及播客定制下载已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途径,对此,广播媒体不可不察且应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杨慧荣 《声屏世界》2009,(11):70-71
随着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增多和发射功率的增大,模拟广播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也逐渐增大,其传播效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广播事业发展的要求,于是模拟广播的数字化就成了广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模拟广播的数字化是指将时间和幅度变化都是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得到一系列离散值即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数字信号在接收端还原为原来的音频信号后能得到较好的声音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