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1,中国交响乐以44部作品的亮相,登上了新阶梯。 1月。东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国际作曲比赛。中国年轻作曲家吴少雄脱颖而出,获奖作品是交响随想诗《刺桐城》。 3月。北京。中年作曲家王西麟推出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交响音诗二首之一·动》、《为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招魂·天问》、《为钢琴和23件弦乐的音乐》,尤其是《第三交响曲》,向人们展示了他鲜明的个性和实力;青年作曲家马剑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中的重要支流,那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魅力无穷的长调民歌、宏伟悲壮的英雄史诗以及深沉如诉的马头琴声都无疑彰显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为蒙古族风格交响乐的创作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近几年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为数不多,而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内蒙古民歌六首》是近几年来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中一部完整的交响曲,也是继永儒布先生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之后唯一一步完整的交响乐组曲作品。  相似文献   

3.
赵季平《第一交响乐》是献给北京迎接新千年的作品,承接了新世纪交响乐的发展格局,是一部集聚时代魅力的史诗级作品。本文从赵季平音乐艺术创作风格角度探讨了《第一交响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创作技术与民族性特征,从而为诠释《第一交响乐》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音乐价值提供全新的赏析维度及解析方法,为解读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技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白、王维、孟浩然是我国著名的唐代诗人。他们的诗篇,感情真挚,富有浪漫色彩。奥地利著名音乐家、交响乐和歌曲创作大师马勒(1860-1911),于1908年在汉斯等人的唐诗译本《中国之笛》中获得了灵感,创作了一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相似文献   

5.
1880年,在俄国圣彼得堡的玛琳斯卡亚剧场,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澄位25周年,上演了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五大音乐家之一鲍罗廷以“俄历史活动画面配景展览会”为题材创作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交响乐以其朴实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奠定了鲍罗廷在交响乐创作上的极具个性化的风格: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和绘画风,在青画手法的运用上完成了西方音乐史上(奥)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的艺术歌曲和(俄)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ModestPetrovitch)的器乐小品到交响乐的过渡,使音画手法服务于音乐的…  相似文献   

6.
交响乐创作规模庞大,技术复杂,一部交响乐作品常常耗费作曲家数年甚至数十年心血,对作曲家的技术和精力构成重大挑战。而王西麟不仅已创作完成近30部交响作品(含交响曲、交响诗等),而且久陷其中,深得其乐。本文从情怀缘起、作品例举等方面入手,对他的交响情怀进行剖析,以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顿晚期共创作有五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海顿风格和创作手法最为成熟的体现。这五首钢琴奏鸣曲最大的特点在于把交响乐的创作思路渗透其中。这一创新把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推向了新的高峰,为后世钢琴奏鸣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钢琴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的贡献。研究这一特性,对我们学习和了解海顿奏鸣曲风格乃至海顿的音乐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海顿交响性创作构思,交响性创作手法运用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交响化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海顿晚期奏鸣曲中交响化的特征,为教学和演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清唱剧《创世纪》是海顿晚年创作的一部大型的声乐作品。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序曲以及一些重要的音乐片段的分析,主要从交响曲结构思维的渗透、交响性的主题发展手法以及精妙的交响性配器手法阐述了这部作品所蕴涵的交响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乔治.格什温是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的美国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从小喜欢爵士音乐并为以后他的创作之路带来影响,他的创作欲望源源不息,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代表作品有《蓝色狂想曲》(1924)、《F大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925)、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歌剧《波吉与贝丝》(1934),其中以被誉为"交响爵士乐"的《蓝色狂想曲》最为著名,它改变了爵士乐的命运,原本在跳舞厅和夜总会里演奏的爵士乐,终于鸣响在令人尊敬的音乐会大厅里,格什温把爵士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打破了美国民间音乐难登大雅之谈的禁律,把爵士音乐元素与交响乐形式、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完美地融合。  相似文献   

10.
从八十年代至今,谭盾的创作成果涉及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等多种音乐体裁形式。《马可·波罗》是谭盾1995年创作的一部具有先锋思想的歌剧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剧文本、音乐素材、写作手法和观念等方面的分析,窥探出《马可·波罗》中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音乐现象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组建了管弦乐团。深刻认识交响音乐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意义,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提高是有益的。将交响乐团的建设与演出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值得我们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王安忆的短篇小说《弟兄们》进行了结构分析,指出这篇小说具有古典交响乐的结构。然后,在此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此在筹划和权力分布为两个主题对小说展开分析,通过对小说中三个女子的生活和爱情的剖析,揭示出他者作为此在筹划与权力分布的斗争场所,从而指出他者面孔与终极词语的替换游戏最终导致了小说的古典交响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见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83-89
二胡协奏曲《花木兰》在充分体现河南本土音乐风格的基础之上,又作了超乎寻常的创新。在结构上,速度、材料和调性布局等方面的结合完全不同于西方交响作品的构思,但我们仔细听下来,却发现其完好的展现了其交响性,而不仅仅只是线性思维。在风格特点上,歌舞音乐的主调性、文学结构中的戏剧性等手法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优势,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民族的东西,有其自己独特的表现,我们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应大胆地借鉴,从中西音乐的结合中为民族音乐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罗旋精选小说集《含笑》所呈现的描写对象、人物设计及价值取向为观察点,认为作家对客家和客家人的把握是稔熟而又深刻的。无论对"山"、对"山"与"客"关系的体悟,还是对客家女子的描摩,对客家人秉性的揭示,都有其深刻、见解独到之处。客家的精魂要义一经他"聚焦"笔下,也就变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这些品味纯正的客家小说,处处充溢着作家铭心刻骨的客家情怀。  相似文献   

15.
现在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迁移自清代前中期的粤东地区。在台湾,原籍清代嘉应州地区(即今梅州)的客家人被称为"四县客",而原籍清代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则被称为"海陆客"。"四县客"在台人数较多,势力较大,在全台各地均有分布,受到的关注较多;而"海陆客"人数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偏少。基于笔者在海陆丰地区较长时间田野调查所得民间文献,并结合其他正史文献材料,试图展现清代陆丰客家人迁台的基本情形,以及迁台海陆客家人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晚清广东客家移民历史问题。晚清是广东客家移民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东客家主要分布于广东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人数已发展到约800多万人,并出现许多新的特性。同时,在广东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客家传统文化是促进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8.
客家童谣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它在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口耳相授下,起到了传承客家文化的作用,既给客家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的文化功能表现为:娱情功能、教化功能、贮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族群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符号。它的特色不仅在于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体现在它是客家族群形成的符号标记、客家人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表征、客家人自我强化人格的象征,等等。正因为如此,客家传统服饰符号在当下外来符号冲击、现代符号变迁的情景中,依旧具有巨大的启示价值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客家民间美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和源头,融合了客家移民途经地、驻足地、定居地的土著和少数民族特色,历经千年积淀而成。具有广泛的地缘、深厚的文缘和一脉相承的亲缘,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