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佳琪 《今传媒》2013,(11):88-89
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新闻价值规律的回归、受众多元化信息诉求、电视台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新媒体迅速崛起,促使电视新闻语态发生微妙变化。电视新闻语态从传统的宣教模式向“宣教+新闻”模式过渡,电视新闻节目试图融合浓厚的宣教与客观的新闻。本文以央视《新闻联播》作为研究案例,梳理其开播以来新闻语态的转变路径,并探析电视新闻语态的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严洋  陈扬 《新闻世界》2013,(4):76-77
央视新闻频道从2003年开播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先后有五次改版,从最初的追求24小时直播、频道化和栏目化到专业化和民生化到国际化,央视新闻频道毋庸置疑是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典型代表。新闻频道的这些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了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高晓晨 《声屏世界》2013,(10):27-28
从1999年5月23日我国首个电视新闻频道——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以来.十余年间.我国的电视新闻频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当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整合央视新闻资源成立新闻频道后,全国各省市新闻频道的创办和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但是纵观全国电视新闻频道。在播出内容与运营上能名副其实的除了央视新闻频道之外,多数省级和市级电视新闻频道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徒有其名。笔者对国内两个较为成熟的电视新闻频道——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构架和编排进行对比后发现。去栏目化、实现大时段、大编排、大构架是设置电视新闻频道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杨蒙 《东南传播》2013,(5):63-66
本文选取央视新闻频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媒介生态学、电视新闻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媒介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基础上,对央视新闻频道在节目内容及传播渠道上的战略安排进行梳理分析,从而为整个电视新闻行业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娜 《新闻窗》2013,(2):52-52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定义,电视新闻频道是指全天24小时专门播出新闻节目和具有新闻属性节目的专业电视频道。央视新闻频道是我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电视新闻频道,其频道的定位对频道自身乃至对整个央视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级电视台新闻频道要想实现央视新闻频道高水平、高质量的新闻传播,必须也要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频道定位。  相似文献   

6.
洪功兵 《新闻世界》2012,(10):49-51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如何改革以适应局势的变化?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改版为例,探析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如何以受众中心,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新闻频道的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强化新闻立台的理念和提升新闻的环境监视功能,以及树立国家形象等层面。尤其是央视新闻频道作为我国大型的频道,更需将自身打造成为集权威信息搜集的平台,向世界发声,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文章从央视新闻频道与电视新闻影响力的构建出发,探索如何构建电视新闻频道及电视新闻影响力,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闻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1日清晨6点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2004年,央视新闻频道的平均收视份额达1.246,已成长为全国性的大频道。在全国上星频道的收视份额排名中,央视新闻频道位居12。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央视新闻频道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媒体之一,并且这种地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那么,其未来突破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实现这种突破?  相似文献   

9.
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是中国电视界的一件大事,我们的新闻改进工作更加迫在眉睫,我们的新闻频道如何运行,实际上已经提前开始在实践了。 令人高兴的是,在新闻频道24小时的播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新闻与国际电视新闻传播的接轨,看到了对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和对电视语言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徐立军 《视听界》2009,(3):117-117
5月1日,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人的纪念日,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休假日,还是中国电视新闻人的纪念日。16年前的这一天,《东方时空》开播,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里程碑。6年前的这一天,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又成为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地标。  相似文献   

11.
央视改版轰动一时,新闻类栏目成为改版力度最大的板块.本文以<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为范例,着重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前后的栏目进行讨论分析,并由此探讨电视新闻类节目产生意义的途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格局也受到冲击,许多新闻栏目纷纷做出了相应的改版举措,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改版为例,探析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节目如何运用节目形态学的理念做出调整,以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央视改版轰动一时,新闻类栏目成为改版力度最大的板块。本文以《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为范例,着重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前后的栏目进行讨论分析,并由此探讨电视新闻类节目产生意义的途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电视直播常态化运作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开放的窗口"等直播常态化理念与机制创新分析,论述了电视新闻实现直播常态化、整合媒介资源、夯实影像直播平台的可行性进路.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是2003年5月1日和新闻频道一同开播的,从初创阶段的资源再生型栏目,已发展成一个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的栏目。几年来,在不断对栏目的定位思考和表现形式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剑走偏锋——形成与发展中国第一个早间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的创办,使中国电视新闻的语态从宣讲、说教向亲切的平民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自此展开了一股平民化之风,从央视到各级省、市电视台,都开始注重用平民的语态来陈述事件,表达观点。别林斯基说过:“每个民族都有两种哲理:一类是学究式的、书…  相似文献   

16.
丰收 《新闻世界》2014,(3):42-44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文健  闫恺 《传媒》2016,(18):89-91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电视新闻模式受到巨大挑战,受众新闻接受模式也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12年起开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三步走转型战略",通过全媒体转型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通过对央视新闻频道转型的讨论,将有助于从新闻传受方式、基于阅读习惯的内容生产、降噪与精确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加深对全媒体转型中受众新闻接受模式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特写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的电视新闻实践中,原因正是在于它具有吸引观众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的一则新闻特写《当水成为礼物》为例,深入分析了电视新闻特写的魅力所在,即: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形象生动,如临其境;情感细腻,感染力强;情理交融,引人深思。而这些特点也正是衡量一则电视新闻特写是否优秀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解雯昕 《现代视听》2012,(10):66-69
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央视"神九"直播前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央视"神九"直播针对这些问题的完善措施,希望能解决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使现场直播成为新闻频道的节目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