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夏的"小人儒"倾向,应追溯到晋国的文化传统.周初统治者对封于晋的夏遗民"怀娃九宗"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是子夏"小人儒"产生的历史根源."小人儒"以文明的形式出现,其"重利轻义"、"同于一人"与"爱无差等"的行为方式特点却与"戎夏"传统一脉相承,同孔子之道背离,从而具有野蛮的特点.而前期法家继承的则是"重利轻义"、"同于一人"和重刑主义的戎夏传统.因而,他们与小人儒在行为方式特点上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等洋务派主张"和戎"外交政策是因为洋人武器强于中国,清政府无力与众列强抗衡,无力同时应付内忧外患,同时"和戎"也是"自强"的内在必要。他们认为,"和戎"外交政策虽会给中国带来一些的损害,但在"和戎"外交政策所带来的"和局"情况下,中国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并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强盛,因此这是中国唯一可行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相似文献   

4.
汉字趣谈     
<正>正思"戎"马泪盈巾"戎"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古代的兵器。"戎"这种武器,在古时分为五种,包括弓、殳、矛、戈、戟。《礼记·月令》中"以习五戎",意思就是练习和使用这五种武器。甲骨文的"戎",左边是"戈",代表武器,右边是"甲",代表防护用的盔甲,合在一起就  相似文献   

5.
天下观源于周朝的"畿服"观,周之人并不认为天下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遵循着一个由内向外、由核心向外围的秩序,由此而产生了"五服"和"九州岛"制度,进而塑造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土,以夷、蛮、戎、狄分居东南西北的格局,它已经不仅仅足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观念,而是通过空间观念的延伸来表征天下格局之意义.  相似文献   

6.
疫情、沙尘、"倒春寒",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奧密克戎疫情卷土重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守护校园一方净土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全体师生携手同心、逆"疫"前行,学校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昼夜值守、老师下沉学生寝室,后勤人员全力保障、志愿者默默奉献……他们用信念、责任、坚守和担当,筑起了一道校园防疫安全屏...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光"与"存在"(being)的关系问题是交叉于哲学史上存在论和知识论两大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从存在论的视角来看,光作为创造之本、生命之源,是第一种存在;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光是开启他物,揭示他物,传达他物的存在.光既是世界的存在论起源,也是世界的认识论前提.依循存在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来探讨"光"与"在",对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文物世界》2016年第1期刊登的《厦门明代"大总戎"苏滨泉墓及出土文物研究》一文对苏滨泉的墓志铭文的抄录尚存误识、误断之处;对铭文出现的"同邑高浦"挥霍"徃"等词语或用字现象缺释、误释,对靳文以上缺失,试作纠正、补充,并重新识读苏滨泉墓志铭文,且对其纪年特点略作说明,认为墓主及立碑者是不承认清代统治的明末清初人.  相似文献   

11.
《左传·鲁文公十六年》记载:“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杜预注,“戎,山夷也.”此说并不可信,此戎应指陆浑戎而非山夷,且山夷一词出现较晚,先秦时期并未出现,杜预明显是用他所处时代的称呼,解释了春秋时期史事.“山夷”原意为台湾土著,此后涵义不断扩大,引申为荆州土著、长江中下游之部族、盗贼、益州山中部族等意.由于戎族已经在战国后期融入华夏族中,后来的“山夷”已不等同于先秦之“戎”.至于错误的原因,笔者推测,在于杜预有过破“山夷”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沉默是金"     
马晓明是我们班经常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那一类同学.他最大的优点是老师或家长一点即悟,对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悔恨交加;最大的缺点是5分钟热度,字典对他来说,没有"持之以恒"这个成语.因此,师长的关心往往在他的耳边会变成烦心的"唠叨",令师长们深感"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13.
商鹗为元春安排的八字和死期,错漏百出.他是故意制造"荒唐"以掩盖"其中味",他是为了避免文字狱而故意为之.  相似文献   

14.
商鹗为元春安排的八字和死期,错漏百出.他是故意制造"荒唐"以掩盖"其中味",他是为了避免文字狱而故意为之.  相似文献   

15.
"豆芽"传记     
你知道何为"大力士"吗?若是不知,本人将通过<"豆芽"传记>为您详细解说,敬请关注. 在本班,最瘦的是豆芽先生,最高的亦是豆芽先生,然而力气最大的还是他.如此一个"又细又长"的豆芽同志,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奇怪经历,他的力气比地球的引力还大,"大力士"这个词根本就是为他而造的.  相似文献   

16.
刘基"民本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的"民本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的核心.他提出"利民为忠"和"大同"的新概念,以"曲取论"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为外延,以"民本思想"为中心的民法思想为政治外延,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他的民本思想离不开个人、环境、家庭、社会的综合影响,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对现实依然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矛盾"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人林语堂,始终是一位"边缘人物",他在理论上宣扬"出世",而在实际上不忘"人世",这种互相交替的生活态度,是他思想与性格矛盾的主要根源.他一生都漫步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部上,他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东方文化,又用东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西方文化.他的人生哲学是"中庸"、"闲适",但在政治这个敏感问题上,却走向另一极端,这是他性格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刺克里夫所处的环境,从精神生态的视角,结合马斯洛的人本哲学理论解读他"自我"的追寻.从他对凯瑟琳等人的报复和最后的奇异离世,说明了他想融入环境的合理性和不可能,透视了他病态人格和心理形成的必然.希刺克里夫的所有挣扎,恰恰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所在环境的彻底疏离,他永远是所在环境的"他者",他追寻的结果是他的"自我"的彻底迷失.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