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群众路线”的教学工作主法 ,是建构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准则。讲、看、读、论是建构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其价值在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贯通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课程建构逻辑是课程内容筛选、架构与组织的法则,“幼小中大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逻辑在于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融通,追寻课程最大化累积育人功效的实现。为此,“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需要坚持素养导向,以目标统领“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优化素养模块,以大概念凝聚“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强化素养认知,以认同力量驱动“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立足素养发展,以评价机制促进“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体系下,建构“荣辱”政治课程文化的相关问题,主张建构“荣辱”政治课程文化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体现荣辱价值为内容,以加强行为、环境和时尚教育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董颖 《科教导刊》2023,(1):100-103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为依托的慕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高校通识类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文章以“艺术概论”课程为例,探索基于MOOC的大学通识课程的建构,分别从课程建构基础、课程建构规定性及课程建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慕课与大学通识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建构实践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双减”背景下,探寻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化建构及实施路径,实现以体育人目标。以“无体育,不三小”品牌建设和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以体育为龙头,谱写百年老校创新发展新乐章,以体育为突破口,激发学校教育强劲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7.
江慧玫 《教师》2023,(30):105-107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指南》指出“制订合理的教研制度并有效落实,教研工作聚焦解决保育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而“以问题为中心”的立体式教研模式具备此特征,可为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园班本课程的优化提供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了班本课程建构中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以问题为中心”的立体式教研内涵进行了分析。之后,对“以问题为中心”的立体式教研方法进行了论述,探索了幼儿园班本课程建构的路径。从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探究了课程建构的不同层次,突出了立体式教研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改从关注课程的“知识性”、“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相应的专题复习模式应从“知识——建构——应用”转变为“主题情境——意义建构——全面发展”。以“化学与航天”为案例,谈新课程下开发航天科技这一热点素材资源,应用于化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师生共同建构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 ,它体现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等现代教育观。笔者针对目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观 ,倡导课程的动态性、生成性。这是对传统课程观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太仓市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课程教学“绝缘”问题,课程教学“冲突”问题,课程实践“倒挂”问题,课程评价“功利”问题。有效解决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问题的策略有:以“大教研”为抓手打造中小学科学课程研修新样态,以一体化开发为路径构建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以同课大讨论为渠道推动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此外,还初步建构了“真实问题的情境衔接—实践任务的活动衔接—思维进阶的方法衔接—时空开放的技术衔接—综合素养的评价衔接”的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区域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1.
美国职业群课程模式以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弹性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它以职业群分类和职业途径为依据,构建有序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加强职业指导服务和广泛建立合作伙伴,并逐渐开展了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评估。当前,职业群课程模式在联邦和州政府的管理和支持下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应符合工作过程、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标准,促进学生就业,彰显学校特色。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进行探讨,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应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定位,要按照工作过程构建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认同感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工学结合课程;构建学做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取以过程控制为特征的发展性评价;建设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为一体的职业学习场所——学习工作站;对教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并形成一种团队学习机制——建立课改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资源开发理念落后、条件资源不能共享、人才资源问题突出、信息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必须遵循“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的建设目标,构建“教材、境材、人才”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体系,有效转换机制,不断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专业设置、社会实际、就业创业间的联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是解决会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建立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要以就业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一方面着力构建"会计岗位课程化"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提高学生就业力是当务之急。基于此,以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构建有利于学生就业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改变原有的课程理论模式及编排,将有利于提高就业力的应用性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进行开设;其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心理学专业的硬件设施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从实践中培养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力;最后,加强学习通识教育,使之发挥扩大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专业核心培养目标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该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依靠职业化的课程设计。以《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为例,针对外贸业务员、涉外文秘和初级商务英语翻译三个目标岗位群,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寻求就业、初入职场和职场进阶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由数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内容基本包含专业目标岗位群所共有的典型工作情景,单元之间的排序要充分考虑技能习得和工作流程顺序。对于此课程可以尝试进行课程组合作教学,并构建由课程组、企业和学生参与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42-43
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的实现.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为开发主体,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其开发方法主要包括CBE课程开发和VOCSCUM课程开发两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行业特性,形成单元课程“逆向分析”开发方法,即从课程顶层设计入手,逆向追溯单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面向的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明确课程定位,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岗位工作调研,对课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戴向芸 《高教论坛》2014,(12):126-129
开展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础性法律课程、专业性法律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结合的多层次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