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笔者近日将成语“越俎代庖”的“庖”误作为“疱”,后来一查词典,方知大错。“庖”指厨师,而“疱”却是皮肤上长的小疙瘩。“越俎代疱”岂不令人费解?这就说明成语用字一定要准确;错了,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若想当然,只凭记忆,则易出错。这里,仅以今年几家报纸为例: “再接再励”(1月25日西安法制报一版标题;1是24日陕西日报三版《腊月·腊日·腊八粥》)。其中的“励”应为“厉”。厉,指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如写作“励”,则无此含义。“相形见拙”(2月22日西安晚报三版《“模糊学”谈片》)。其中的“拙”应为“绌”。“绌”读chu,指不够,不足。“拙”读zhuo,一指笨,二是谦辞。故“拙”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2.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3.
报载湖南的《湘湖评论》杂志最近推出了给为该刊指出错误的读者发奖金的办法,这种有价征求批评,不妨名之曰“悬赏捉错”。近年来,报纸上经常出现差错,有的报纸几乎每期都能发现几个错,甚至出钱登广告,也会印错,这里略举数例: 6月22日是星期六,北京某报报头日历印的却是星期三。7月13日该报《山村看屠狗》一文中“不忍卒睹、不忍卒闻”的“卒”字均误为“恻”字。7月20日《军医在微笑》文中“访医疗治”印为“访医疗冶”,“难道……。”写成“难到……”。  相似文献   

4.
邻居家上小学的丽丽捧着老师改后下发的试卷委屈地向爸爸嘟囔着小嘴:“这‘随心所浴’到底错在哪里?”爸爸随口指正:“这‘浴’字应该改为‘欲’呀!”“那电视和报纸上不都是这样写的吗?”爸爸哑然……众所周知,丽丽写的这个“随心所浴”,是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新闻传媒为“玉环热水器”作广告时所用的一  相似文献   

5.
搞新闻工作的人都有一项“通病”,乐意“抢新闻”,追求发表“独家新闻”。这叫它“职业病”也好,称之为“职业进取性”也好。反正当事者是“乐此不倦”。当然,由此而促进新闻的可读性,却是有功的。所谓“抢新闻”,就是尽量快而多地努力把“新闻”抢到手,及早地发表出来,以显示这张报纸的“消息灵通,报道详尽”,这就表明这家报纸或通讯杜的信息量大,所谓“独家新闻”,就是指只有本报独家采访到的新闻,以此为标榜,自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合肥街头出现一家新出版的报纸《中外传奇》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买了一张,粗看一遍,不禁愕然。姑不说其内容有些荒诞不经,仅其错字、别字、颠倒字,就令人惊讶。例如:把“炎黄”子孙错成“黄帝”子孙;把“拭一拭”错成“试一试”;把“皇帝”错成“帝皇”;把“掼出去”错成“惯出去”;把“意”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合肥街头出现一家新出版的报纸《中外传奇》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买了一张,粗看一遍,不禁愕然。姑不说其内容有些荒诞不经,仅其错字、别字、颠倒字,就令人惊讶。例如:把“炎黄”子孙错成“黄帝”子孙;把“拭一拭”错成“试一试”;把“皇帝”错成“帝皇”;把“掼出去”错成“惯出去”;把“意”  相似文献   

8.
随便翻开一张报纸,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批评报道中的“某”字使用率极高。“某领导”以权谋私;“某机关”衙门作风;“某企业”虚报产值;“某产品”以次充好……“某”字所指何人何事,读者只好去猜“谜语”。对此,读者虽然很反感,但“某字现象”仍然有越来越多之势。  相似文献   

9.
赵秀涛 《军事记者》2005,(11):51-51
俗语讲:“勤能补拙”。其意不外乎是说,干工作或某件事时要想出成效,只有“勤”字当头,才能补上“拙”。那么只抓住一个“勤”字。工作就一定能有起色吗?未必!笔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运用“勤”的问题。用得不好,也会“勤”而无功、劳而无获。据报道:英国有一人通读诗书二万卷,却一篇章不会做,一首诗歌不会写。我们有许多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每天忙着搞采访,晚上挑灯夜战忙写稿,一年四季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但搞了几年却不见长进.原因何在?“勤”咋就没能补上“拙”呢?看来,“勤”不到点子上.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  相似文献   

11.
长云同志: 你在来信中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更生动些,更活跃些,更显得有血有肉?”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把经济报道写活。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在题材上要“抓活鱼”,内容上要敢于触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形式上要改进生产,会议的老一套报道程式等。在这里,我想先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处理好报道中“骨头”和“血肉”的关系,力求使经济报道丰满一些,引人入胜一些。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主  相似文献   

12.
报刊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载体。但有的报刊常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等差错,阻碍了思想感情交流的通达,损害了报刊的宣传效益,更影响了报刊的声誉。近期看到在一份中央级报纸副刊的一篇文章中,把“揣一颗心”的“揣”字错成了“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热点”二字很时兴。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那么,什么是“热点”新闻呢?我认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写”字,一个“作”字,合起来才称写作。这是要求写文章的人言行一致,不能笔下一套,作的是另一套。听说,有两位手持《青年导报》通讯员证的青年去县车队采访学习雷锋的事迹,采访后这两位青年竟向车队领导提出给予“乘车方便”,包括免费乘车。作为业余通讯员,其采访活动多数是小范围的,就是较大范围的采访确需乘车,也必须按国家规定买票上车。因此,这样的“要求”理所当然地  相似文献   

15.
本来,新闻是需“写活”的。肯尼迪遇刺,挑战者号失事,戈尔巴乔夫下台,海湾战争开火……平铺直叙写出来,哪会没人看呢? 可惜,这样的“重量级”新闻,很难碰上。打开每天报纸,扑入眼帘的,差不多全是这里开会,那里讲话,工厂抓质量,乡下搞春耕,经济有些过热,投资出现膨胀……这样的新闻,各位看不看呢?说实话,十有九篇,我不会看,顶多顶多,溜溜标题,扫扫导语,一张8版的报纸,用不了8分钟,准能看完。新闻写出来,别人不看或基本不看,岂不是记者一大悲哀?好比一个厨师,大汗淋漓,手忙脚乱,办出一桌酒席来,宾客们竟动也不动,摆在那里,喂了苍蝇,这厨师会作何想? 于是便有了本文的题目——“怎样把新闻写活?”选一个新颖的角度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之前,先得下点功夫,选取一个新颖的、巧妙的角度。角度者,立意也。记者的巧拙之分,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16.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  相似文献   

17.
某报有篇杂文,写得洋洋洒洒,在引述了顾亭林先生一段话之后发挥道:“平心而论,我以为顾亭的这位林先生所说的有点绝对化”。读了这句话,不禁令人瞠目咋舌,因为这篇杂文的作者把“顾亭”当作地名,“林”当作姓,而竟不知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别号亭林。那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的名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在他的名著《日知录》一书中提出来的。顾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江苏省昆山县人。那位作者只知顾炎武的名字,而不知古人还有字和别号。古人那么多,记不得字和别号尚可谅解,无知偏又故作高深的借题发挥,就未免令人嗤笑。  相似文献   

18.
自1984年至今,我共荣获了26个好新闻证书。其中中央级4个、省级9个、地级13个。这些获奖新闻90%以上每篇字数不足600字。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短字能出好文章”。可实践也告诉我们,写稿难,写短稿更难,不拿出拍电报的劲头,文章是写不短的。回忆起这些年我写短稿的体会,可归纳为“敢写善写、约束写”几个字。一要敢写。特别是对我这近20年  相似文献   

19.
古人“名”“字”的命名注意到了异读字的干扰。我们对《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四万多人名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名”“字”存在异读者不足三百。但命名最重要的依据是义,字音的异读有时为了字义或其他因素而不得顾及,故古人名、字中也存在部分有异读音的字,这给今人读古书、称呼古人或了解古人命名的含义等带来不少困难,也易造成误读或误解。  相似文献   

20.
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的新闻竞争场面,终于在报道孟丽昭的过程中不但有幸目睹,而且直接参与了其中。我得到了孟丽昭英雄事迹的线索,原先是准备“养一养”的。但在新闻媒介林立的上海,你不报,别人就先报了。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地投入竞争,把已采访好的材料逐个抛出来,连轴转地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工人日报等报纸上发了24篇消息和通讯,并向新华社发了电讯稿和为杂志写了篇2万余字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