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当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语类课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变革已经成为必然,大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更加多元化。笔者在外语教学课程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认为关注形成性和终极性评价两种形态能够更好的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人才标准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给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是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取向.  相似文献   

3.
郭江河 《教师》2014,(8):44-45
职业高中学生的成长评价一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学业评价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一种更适应新时期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是职业高中德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本文分析了传统评价体系与学生成长的矛盾,从综合素质评价在班级运用的实践出发,阐述了综合素质评价对职业高中学生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外语系在学院“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工作思路指引下,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初步创建了引导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方面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2006年,江苏省结合国家教育部教育改革要求,制定出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校建立了以生为本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领导机制的完备下,借助《综合素质月报》和"做一颗发光的星"两个系统,建立起班集体评价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核心是对学生自身的关注,让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指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也让评价落在实处、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6.
蒲大勇 《教书育人》2012,(35):15-18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近几年,我们以教育评价为突破口,以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内容,在区域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创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苏百泉 《上海教育》2015,(Z1):82-83
只有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才可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综合素质,高中教师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综合素质评价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才会有空间。当前,上海正在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并准备将评价信息逐步纳入到高校自主招生环节中使用。如何推进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需要集中社会各方意见和智慧。高中教师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执行者。本文试图从高中一线教师的视角,呈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快速发展,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高度关注的必然结果,专业认证是对未来从业者所受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其核心理念必然是以学生为中心,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既充分反映当代工程实践对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考虑学生作为个体"人"的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专业认证与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提出应将认证要求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探索基于认证要求的高校学生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高职院校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应有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章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改革措施,受到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后,各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加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人们期望这一举措能够从根本上突破“单纯以学科成绩评定学生”的传统评价制度,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开展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实现高校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导向作用。综合评价体系事实上是引导学生行为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有了一个明确的、公认的标准,学生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将培养目标内化为自身的标准和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2.沟通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所作的结论,是家长、社会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完善了,结合本地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就农村小学如何抓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及基层学校的应用需求,卢湾开发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在卢湾的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上,所有中小学校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近年来,卢湾积极探索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强调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需求,培养及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相似文献   

14.
<正>反思当前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应针对产生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第一,厘清价值主体。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主体决定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数学课堂中也应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在主动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等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重点解决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增强性,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在应用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徐铁刚  崔应忠  杨小华 《教师》2023,(2):105-107
为顺应时代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是导向,培养是目的,以评价促培养,以培养助评价”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思想,构建了“课程支撑、过程激励、全程评价”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的体系,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文章结合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践,提出构建“五三”评价体系,并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稳步向前、学校发展特色不断彰显三方面分享了评价成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纵深推进策略,以构建有序、高效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当前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综合素质价值主体迷失、用低层次的需要发动评价、评价功能的选择存在内在冲突、用应试思维设计开展评价的策略、运行评价所需要的条件超越国情、运行评价的过程缺乏正当性等。对此,建议采取厘清价值主体、用实现高层次的需要发动评价、开展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及在运行评价过程中强调正当性等对策来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西藏自治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了解目前西藏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现状,通过在西藏七地市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拉萨、日喀则、那曲3个地市部分学校,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启动年级和评价环节的规范性、对评价工作意义的认识和内容的了解、多元评价主体的设定和有效参与、对学生评价的客观和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吸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加深评价主体对评价工作的理解、学校建立综合素质档案袋、将三方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加强交流及时反思反馈等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庄电一 《教育》2013,(8):44-45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德育的评价激励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涵盖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既注重对于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培养。一方面,通过考核学生的德育表现对于德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和验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德育导向,引导学生的行为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起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