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语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就是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捕捉赏识教育的契机,优化语文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3.
教育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目的,人性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趋于完善。信仰是人性的需要,关注爱教育者信仰的生成和发展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信仰的生成及引导方面的探索是否应建立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建立全新的信仰引导方式?期待教育界人士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应该充满人性化。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用爱和关怀去唤醒学生人性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这部小说巧妙地借用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呈现了父子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等人间真情,并由此上升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沉的大爱。这反映了他渴望通过教育拯救社会和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他独特的人文关照不仅在当时,在今天也是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的教育写作经历,总共写了教育教学类文章三百多万字。细细品味,这上千篇的文章中,我关注最多的就是这样一些关键词:"生命""爱""人性""心灵""情感""价值取向"……这些词根不断地浇灌着我的心根,  相似文献   

7.
正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想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会赏识激励学生,是很重要的一环。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  相似文献   

8.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新时代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要求每一位老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人性的兽性训练。因此,教育过程就是滋润爱的过程。教育离不开爱,爱离不开教育。因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  相似文献   

9.
《今日教育》2010,(4):40-40
从广义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爱都属于教育爱,但这里所研究的是狭义的教育爱,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教育爱具有类似母爱的性质,或者说教育爱是一种“类母爱”。  相似文献   

10.
师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盲目的溺爱,而是以教育科学为基础的爱,是科学的人性管理和教育的综合体。师爱是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是用博爱之心帮助转变后进生。  相似文献   

11.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2.
嘉艺 《教育》2011,(4):24-25
在学校,性教育经常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在对待性教育的态度上,不仅是对孩子进行性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和人性教育。3月17日《教育》旬刊记者分别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看看他们是怎样开展性教育课的。  相似文献   

13.
谈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简要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14.
爱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特有的道德准则。一、爱心:教育的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胜于母爱,是放射着人性光芒的理性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  相似文献   

15.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爱是首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在师德报告中讲的话。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是要有一颗"爱心",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并把这种爱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中。因为爱,才使自己的工作充满人性和生命的色彩;因为有爱,才让孩子拥有一片灿烂的晴空。一、用爱引导每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充满爱心地说过:孩子们是"弱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也是"极  相似文献   

16.
吴金瑜 《现代教学》2009,(10):26-27
学校不应只有规则和知识学习,更应充满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爱。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更应是人性的关怀与丰富。学校不仅仅是求知与发展的场所,更应是充满理解和爱的学习型大家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老师,赏识自己所有的学生,赏识的前提就是要爱自己所有的学生。高境界的师爱,需要换位思考,要有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要对学生爱得无微不至,爱得情不自禁,爱得真心实意。爱铸就现代教育,爱体现时代教育的价值追求,爱的传递和互动,能创造教学的激情、快乐,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谢文莲 《教师》2008,(20):85-86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相似文献   

19.
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性危机,女性主义哲学揭示出正是男性逻辑与现代性的合谋,造就出"破坏环境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深受父权逻辑影响的现代教育推波助澜,一直在培育"破坏环境的人".要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人性困境,人类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特质和女性道德,培育"爱自然的人""关系中的人""多元丰富的人"和"拥有关怀能力的人".学校环境教育应从整体上转向造就人性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邹德山  江跃 《林区教学》2008,(11):27-28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是挖掘学生的美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付出真爱是根本。恰到好处的爱与关心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班集体建设是充满人性与挑战的,只有让学生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与关心,才能带领学生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