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图形理法合一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想,其能够充分借助于数字与图形的各自优势,发挥出两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合力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善思笃行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拟以数学图形教学为研究载体,在阐述图形理法合一的思想内涵基础上,探究北师大版X年级数学教材中直观数学语言的呈现及特点,提出借助图形理法合一,引导学生善思笃行深度学习路径.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策略,更好地指导、服务于一线老师.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课程,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图形等面积拼接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更是中考中的必备考题。所以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来说何其重要。图形等面积拼接问题主要考验的是对图形的分割和拼接两个步骤,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和思路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图形等面积拼接问题的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3.
《认识图形(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四种平面图形有整体的感知,并形成初步的表象,依据表象识别图形.为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摸一摸相关的立体图形,产生触觉上的感受,还要让学生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体会"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画出的面的摆放位置、大小形状等变化,思考它们还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用长方形纸折出三角形、正方形,用三角形拼出正方形、长方形,体会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图形与变换"是初中数学课程体系中关于图形与空间领域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转换角度、增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操作,形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从习题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的习题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图形的抽象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进行图形旋转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扩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数学图形在教学应用以及教学设备方面的存在问题进行合理地解决,是扩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初中数学图形旋转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人教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从壮锦基本图形的形成和设计中体会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化,感受数学图案设计之美,增强审美能力和对图形的赏析和设计能力,为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弘扬壮族文化提供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教学总要借助于图形,徒手绘图不但费时,而且效率低.画出的图形既不精确,又不能根据题目的需要和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进行变化,非常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借助几何画板来绘图,不但可以精确、快捷地绘制出各种需要的图形,而且能让图形真正地"动"起来,学生观察理解更形象具体,这就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只能用语言描述、教具演示的缺陷.更重要的是,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但能加强画图的精准性,还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图形变换一般有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图形变换是一种灵活的解题方法。将图形变换方法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图形变换特点,避免教学时死记硬背、脱离实际需要等相关问题,有效运用图形变换,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引导学生强化训练与转换思维,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转换与解题能力,也提高学生思维灵活度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图形变换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图形理解能力是小学数学综合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及时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更能为以后空间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养成空间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信息技术的引入成为了一个突破口。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借助多维呈现和空间虚拟技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空间知识和图形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崔娟  黄越 《辽宁教育》2004,(7):120-12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11册100~10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含义,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11.
教学角这一概念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1.描述线段与射线。老师读题,学生想象—手势比画—画出图形。(1)从一点A引出一条直的线,长度为100米,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手势比画一下,再画出这个图形。学生完成、反馈后,老师出示线段AB。(图略)(2)从一点A引出一条直的线,长度是无限的,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手势比画一下,再画出这个图形。学生完成、反馈后,老师出示射线AB。(图略)2.描述角的形成。(1)老师读题,学生想象—手势比画—画出图形。从一点A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引出两条射线,想一想会形成什么图形。先用两只手比画,再画出图形,最后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完成、反馈后,老师出示图1、图2。  相似文献   

12.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数学思考等方面教学"图形与几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随之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其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需要方向引领,需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立体图形"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中的立体图形教学为例,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1):84-85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产生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发展和进步的机会,特别是对"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所进行的教学,可以直接性地体现出图形在空间上所产生的变化,进而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直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要阐述的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有关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外化,用"画图形"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数学语言美。因为"画图形"的过程是一个"现原形"的过程,它能凸显题中的主要内容,直观地展示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且要重视学生"原生态"的表达,这种表达可能"天真",但却是学生对问题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苏科版教材在每一章末都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这样的设计强调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它包括对图形的识别、画法、变换以及图形间关系的探索等.对于刚刚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七年级学生,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从实际情境中体验图形、感受图形、认识图形,进而画出图形和应用图形.数学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图形认知的最佳途径.一、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影响"图形认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在操作、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图形排列的规律,学会用算式表达规律,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在过去的两年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重点探索把图形计算器由"教具"的功能向教师正确引导下的"学具"的功能转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开展数学实验、进行交互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直接反映在学生身上,以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整体提升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40):84-85
"图形认识"是小学数学学习图形几何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部分教师在讲授图形与知识这一教学内容时,常常出现生搬硬套、灌溉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因此需要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模式。本文从知识形成过程和"图形认识"出发,讲解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学生在学习图形与空间的效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