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发展抽象、空间观念等为核心素养目标。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内容、思想方法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分析、运用,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更可见、更具影响力,引领学生在"可见的学习"中不断提升对图形与几何本质的认识,促进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教学应是注重"数学联系"的教学,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揭示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联系"。下面,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充溢数学关联性的深刻课堂方面的认识。一、深究"理解"本义,赋予关联数学更强大的生长力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体验合作学习乐趣,提高知识探究欲望。基于此,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情境是指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条件,基于情境的数学启发式教学是由认识的困惑到解疑、由模糊到确定的动态平衡过程,是尽可能创设"愤悱"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基于数学情境的启发式教学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把握设置数学情境,基于情境的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上的作用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更加深刻,能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几何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视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可视化教学,对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STILE学习模式,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可视化学习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模式,并采取等组对照实验方法对该模式应用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运用可视化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理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小学生在学习图形与空间知识时,是依靠各种感官去思考认识新知识。在图形与空间知识的教学中,把抽象的形体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物体,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数学思考等方面教学"图形与几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随之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图形与变换"是初中数学课程体系中关于图形与空间领域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转换角度、增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操作,形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从习题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的习题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教学中,应以感知生活中的角作为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在趣味操作中认识图形中的角,然后立足生活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并通过巧引妙启,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角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四个知识领域中的模块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几何学的入门知识.在小学阶段学好这些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它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条主线展开.这四条主线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以认识与把握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1.
高丽 《教育》2011,(34):56-57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从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着手,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认识几何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建构表象小学生要想获得直观几何知识并形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教学中,对课本中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重要步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有条理地将松散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教学中有效地强化重点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让复习课变的更加高效,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得到又一次发展.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以"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复习课为例,谈谈如何充分  相似文献   

13.
图形与几何知识具有抽象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属于难点部分。同时这门知识是学生认识空间世界的基础,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求,并提出提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75):82-84
"学案导学"是一种引导学生自学、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发展特点,真正将学习自主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上,真正将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并推动着学生的有效学习。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学案导学",分析了"学案导学"在农村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设计导学案要注意的几点事项。文章最后探究了"学案导学"在农村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运用策略,并对"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效果做了分析,以期望在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可以改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5.
活动设想 "球"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第三节教材上的选学内容.学习该部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球这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的形状和特征,球各部分的名称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球不同截面的大小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基于此认识,教学时要注重活化教材,注重强化体验,注重深化应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边解决问题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具体分以下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段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联系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对小学低段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中要学习各种基本知识内容,并且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数学教师要从多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便能够给学生构建更加轻松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以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实现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契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建构知识的体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是一种不断进化的文化。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数学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学符号和图形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数感和抽象思维。下面就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育,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再认识、再创造过程,可激发学习热情,深刻认识与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但数学教学中还原知识形成过程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还原知识形成过程要因课而异,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