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运用学到的思想品德知识指导生活。教师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改变初中生学习上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促进他们发挥并传递正能量。本文具体阐述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希望为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性质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感悟和例析等两方面探讨这一问题。一、感悟《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相关材料转变为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材料。具体有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让学生间接或者直接体验生活,实施生活案例切入思想品德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教学模式.然而在引入生活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陷入一定的误区.因此,在本文中指出运用生活案例教学的一些误区,就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内涵、规律,生活案例的选取要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跟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塑造.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高效性教学就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在其思想品德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为适应初中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科目标及学生特点,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将具有德育属性的公益广告有机融入其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义为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那么,苏教版八年级上的《好习惯受用一生》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进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中学生习惯的养成不可能靠着一节课就能达成,本文笔者结合本课的教学,就如何促进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几点交流.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备受关注的。本文以西部城镇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道德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思想品德、网络道德、心理素质和性道德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如下:中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肯定的,积极向上的;高中生的抽烟、上网等行为明显多于初中生,在思想品德的认知水平上也显著高于初中生;团员干部学生在道德价值观方面,对金钱、物质的信仰程度低于非团员干部学生,在文明行为上明显优于非团员干部学生;城镇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念已呈多元化。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极大,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杜迟 《甘肃教育》2014,(5):52-52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对其生活的指导,使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体验、内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努力把基础知识原理融入生活题材,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想由幼稚向成熟逐渐转变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阶段不断形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培养青少年的灵魂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将情感教学法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价值,并就如何将情感教学法运用到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能够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用性,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德宝 《中国教师》2013,(22):70-7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因此,教师应从思想品德教材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笔者逐渐总结出常规教学、专题教学、竞赛教学和制度教学等多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培养初中生恰当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课程教育效果的发挥。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有效地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此阶段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而要想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效,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而空洞的理论说教灌输式教学,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准则与行为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行为准则,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更好地指导生活与学习,乐观生活,快乐学  相似文献   

14.
张景更 《考试周刊》2014,(11):113-11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初中生的主体性、课堂的参与性和活动的实践性,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改革。特别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要遵循初中生思想品德知识的构建与发展规律,积极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增强活动课的实践性,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通过活动课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与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它昭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着意贯彻时代性和开放性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学情与有效活动分析学情是设计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线索,依托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坚持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目的在于影响学生情感态度行为发生改变,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学情调查可以采取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师生谈话等方式。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学  相似文献   

17.
核心素养是初中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品质之一,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价值观、性格和能力。初中生在学习思想道德课程时,主要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这是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修养的重要课程。本次研究针对道德教育理论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研究发现通过多个方面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核心素养,目的是发挥更高的效率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和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育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具有活力和生机,促进初中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具有童趣和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让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既学到知识,又收获快乐。本文主要探讨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标准要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强化课堂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在课堂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和发展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思想品德课堂回归到课程的本质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寻求家庭在改善和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有效空间和途径,本文对298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性是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核心因子;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对其子女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公开性和依从性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子女数/出生顺序、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