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绮情闺怨是花间词的第一主题,其主要原因是花间词多为应歌而作。花间词人往往预先有满足读期待的创作心理,所以形成了与传统诗人不同的传达闺情的方式,在意象、意旨方面有独特之处。花间词意象充满浓郁的富艳气息,其共性是侧重表现富艳之物的盛或衰,出现时都对应着女性的孤独哀愁,具有“泪滴黄金缕”的意味。花间词多以“泪滴黄金缕”为意旨构词,它使花间词人可以按这个模式排布意象挥就成篇,也使花间词多面目雷同且缺乏真情,这是花间词作为娱乐性艺术和消费艺术所带来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写生色彩是色彩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 ,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手段 ;写生色彩与色彩写生属于不同的两个概念。写生色彩具有条件等色 ,色彩对比色调表现及色彩的情感。四者缺一不可 ,互为条件。没有孤立的色调 ,色调是依附情感的 ;也不能孤立的讲对比 ,而在进行色彩分析时又必须依附于条件等色。写生色彩的表现效果是可信的 ,有据的  相似文献   

3.
揭示花间词的思想本质和艺术个性,重视人品与词品关系的探索,感情是诗歌的骨干,要求评论的对象首先是艺术品,花间词表现了词人们各自的思想轨迹、美学追求和艺术品质,其评论也同样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波澜、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揭示花间词的思想本质和艺术个性.重视人品与词品关系的探索,感情是诗歌的骨干,要求评论的对象首先是艺本品。花间词表现了词人们各自的思想轨连、美学追求和艺术品质,其评论也同样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波澜、审美情趣却艺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学艺术发展的视角,重新考察了花间词派在词史上的地位。花间词虽然柔婉纤丽,却极少浅薄轻浮之作,而更多的是在柔婉中寓悲郁的。虽然长于描绘人物情态与渲染外在环境,却不是为了满足官感的刺激,而是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花间词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象敦煌词那样质实具体,进一步虚灵化,往往是以物象来渲染某种情感。与诗相比,词的意象性大大增强了。花间词使词更富有意象性,词中往往略去许多叙述环节,而以意象的转换来创造词境。花间词具有明显的“装饰化”倾向,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色彩是工笔人物画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和主要手段。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作品中能够表情达意,传递不同情感。伴随时代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作为工笔人物画艺术中最感情化因素的色彩,受西方色彩学发展的影响,加之新材质和多种设色技法的探索应用及设色观念的变化,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表现领域拓宽,表现手法与表现手段趋于多元,色彩运用更自由丰富,表现力更强,在工笔人物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作用也更突出。  相似文献   

7.
直觉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它虽属于人的一种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方式,但它绝非单纯的感知,而是充满着个性,洋溢着丰富的情感,是具有创造性的心灵表现形态。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产物,它同样能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日益成长着的、深层次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艺术与情感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宣泄情绪。而这种带有浓重情感色彩的直  相似文献   

8.
诗人这个艺术群体,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群体。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要求在极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蕴含。诗人往往借助色彩词语的独特作用,将内心细腻丰富的情感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从理论上讲,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也就是色彩学中所说的色性。但在诗人的笔下,同一色彩常显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色彩也会浸染着相同的意绪,这些在诗歌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总之,色彩词语在诗人们笔下已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成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载体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9.
素描不仅是基础训练的手段,而且是一种艺术。现在一般艺术理论将艺术分为再现与表现两种类型、认为艺术的实质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表现美与情感。依素描富有的审美品质而言,应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凸显其作品性。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被人公认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并透渗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色彩,从而造就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的词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宋代的其他婉约派词人恐难媲美。作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对梅花特别钟爱,写了不少咏梅词。这些咏梅词都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技巧,借梅花意象表达词人的思想情感。今天,细细品味这些咏梅词,定然会给我们深刻的审美感受和高雅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11.
“专主情致”的秦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词艺术以情动人,乃是最本质的美学特征。在宋代词坛,秦观词柔婉、精微的心灵表现艺术,对宋词创作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陈廷焯在评少游词时认为:“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此论极高。本来词自生成期,即以艳情而动人。在花间词派的作品中,“温软香艳”构成了艺术表现的主要倾向。“花间鼻祖”温庭筠较为侧重审美感知的外观性表现,专力构制精美的物象,其词内蕴的情感力量则相对淡薄。韦庄词虽情感色彩较浓一些,然个性特征仍不够突出。秦观词则“取其神”,即加强情感艺术表现:“不袭其貌”,淡化了花间词刻意粉饰、追求雕琢的习气。  相似文献   

12.
牛峤是五代花间词派中较有影响的一位词人,其词作虽未完全脱离花间词香软绮怨之风,但是仍有个人的艺术特色,尤其是他的细腻传神的白描手法、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苍凉悲壮的意境和新颖含蓄的语言对唐宋词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尹晨 《文教资料》2008,(6):61-63
在进行广告色彩设计时,利用人类对色彩共同的情感,使广告更具有视觉联想性;色彩对比运用使广告设计具有情感表现性和视觉艺术个性:对传统美学的借鉴,使广告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装饰性,使人产生情感联想,广告作品也更具传统的民族审美理念和艺术特色.形色组合,产生最佳的情感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美声歌唱表演是既有情感色彩,又具有声音色彩的。美声歌唱是通过歌者的发声器官将人的心理情态表现为丰富多彩的音色语调,其中的语调正是这种声音色调的集中体现。美声唱法艺术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调的艺术处理运用与表现上。掌握美声唱法的语调表现规律与方法,有助于加强对表演的艺术处理,从而丰富与提高美声歌唱表演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谢晶 《林区教学》2008,(7):166-167
人类现代世界色彩文化,包容了人类原始生命自发的色彩本能和民族集体色彩同性。通过对色彩的情感作用和艺术表现的分析,让色彩深触人们的心灵最深处。用眼睛能动地去抓住自然最易消逝的色彩感受,实现以感觉为主的绘画色彩形式。总结色彩规律,揭示色彩表现性。在自然中不断获取灵感,应用色彩于各种艺术领域,享受着丰富色彩的创造性愉悦。  相似文献   

16.
张凤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I0001-I0003
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传统色彩教学的误区是仅仅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及色彩表现技法的提高。教师应该将色彩教学建立在培养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内心审美情趣和培养创造性之上,使学生通过色彩学习得到综合艺术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牛峤是五代花间词派中较有影响的一位词人,其词作虽未完全脱离花间词香软绮怨之风,但是仍有个人的艺术特色,尤其是他的细腻传神的白描手法、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苍凉悲壮的意境和新颖含蓄的语言对唐宋词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印象派以及它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里,色彩所承担的职能都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色彩都具有客观地、真实地、被动地去描摹对象的职能.但从后印象主义开始以及后来的现代艺术,色彩的职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色彩不再是客观地描绘对象而是根据画家的情感进行主观的调配和自由组合.一幅画就是画家物化了的情感,是画家精神和灵魂的体现.色彩的解放预示着现代艺术的开端,在现代艺术里,色彩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建统治的20多年,是西蜀词发展的关键时期。词乐词调的不断丰富、创作环境和词人心态的日益成熟、词人与歌词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花间词风”的基本确立,都标志着西蜀词创作已取得了超乎前人的艺术成就。而西蜀词初兴的历史文化契机,并非如前人所说是在西蜀君臣醉生梦死的淫侈中,而是唐末五代初持久的战乱为歌词创作在蜀中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词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组具有典型性的意象群,而这些带着词人强烈主观个性色彩的意象,是辛弃疾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写照,托物言志,寄情于意象,表达他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