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所以教材中安排的"解决问题"内容可以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云鹏 《江西教育》2001,(11):49-50
学习新课程标准 2.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标准>中对此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数感的具体体现是: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的综合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领悟,明晰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数学地思考,数学地解决问题.数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一系列手段,把较为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将浅谈待定系数法构造特殊数列的一些简单应用,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材也进行了较大的改编.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探究,具有非常大的亲和力,用事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参加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新改版后的教材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观察""思考"和"探索"的字眼,用恰到好处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作为总目标之一,以上提到"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不是现成的数学,而是创造的数学"。提出通过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可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解决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是数学解题的关键。从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创造热情;关注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创造意识;优化数学解题的引导策略,发展创造力三部分对在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作了理性思考,并联系教学实践做了操作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包括联系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理解数并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选择有用的策略和恰当的方法,能估计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等等.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走近数学,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  相似文献   

8.
张兰 《华章》2011,(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两者的关系?本文笔者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试从两方面来阐述一些个人拙见,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高中数学问题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工具,通过课堂合作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源泉,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合作互动的能力,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问题启发式数学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维、探究思考和合作实践等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切人点,以"问题"为主线的活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长期的传统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数学教育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要着眼于他们今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更好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在"问题""操作""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通过动手操作,以"动"激"活","动"中有"悟",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考;通过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  相似文献   

14.
Ti图形计算器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利用Ti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实现由听数学向做数学、实验数学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与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的好胜心与创造力,并且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的方式有很多种,画图策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它能通过图形将问题变得具体化、直观化,达到学生理解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目的.就此,本论文针对在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画图解题能力为主要目标,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一、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的重要性新课标教学大纲中将"解决问题"作为主要的课堂目标,提出了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从数学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数学运算作为一种处理问题的工具,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机械性的训练,而应该通过数学运算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运算的背后,应当反映的是学生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数学运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不会脱离问题而存在,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通过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数学运算离开了实际问题将会变得没有活力,而实际问题离开了数学运算更会失去了灵魂,因此学生应当从数学运算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艳  李亚琳 《贵州教育》2008,(17):23-2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为加强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讨论解决"最短距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发展史表明,数学起源于现实,为"解决问题"而形成理论,形成的理论又指导人们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在"问题—理论—问题"这一过程的反复中,数学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科学,但其核心始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所谓"数学味",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