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倩 《下一代》2013,(7):4-5
刘伯承是家中长子,父母亲都盼望他长大成才,所以他刚满5岁时,父亲就跟母亲说:"孩子不小啦,该上学堂啦。"母亲赞同:"是啊,有书不读子孙愚,日子再紧也得供他念书。"于是,刘伯承被送进了本村的私塾。起初,他并不好好念书。每天,他来到学堂,摇头晃脑、稀里糊涂地大声  相似文献   

2.
“军神”刘伯承元帅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涪陵成立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带头冲锋,不幸被一颗敌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人,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后来,在群众的精心掩护下,刘伯承潜入重庆的一所教会医院——宽仁医院。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的形象总结——读《呐喊》札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和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家知道,鲁迅是辛亥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他早在东京时,就经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与邹容、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皆交往甚密。辛亥革命前  相似文献   

4.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居正始终是个关键人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积极宣传革命理论、认真参与革命的组织发动、勇于参加武装斗争。本文就从三个方面,介绍居正对辛亥革命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十大元帅中,有一个堪称“军神”的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博得了许多人的称赞,他就是妇孺皆知的元帅——刘伯承。1892年刘伯承出生在四川省开县的一个小山村,因他的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所以刘伯承从小就接受了私塾教育。  相似文献   

6.
读完《军魂》这篇文章,我对刘伯承将军敬佩不已,他的确不愧"军神"这个响亮的名号。刘伯承将军很勇敢,勇敢在被土匪打伤了眼睛后,还从容镇定;勇敢在担心会影响大脑神经而拒绝在手术中使用麻醉剂;勇敢在忍受着刀割的疼痛还数出了手术的刀数,这难道不让人敬佩吗?被誊为"会说话的钢板"的刘伯承将军不怕痛吗?他真的是钢铁超人吗?不!不是这样的!而是刘伯承将军的意志力如钢铁般坚强!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2007,(11)
1927年秋天,刘伯承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去海参崴,再到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别看刘伯承是个名将,打仗归打仗,留学归留学,他一句俄文不懂,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者描述陶行知早年生平时,均认为他曾在家乡参加过屯溪阳湖"余家庄起义"。追溯其源,皆出于叶春遐等《陶行知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初证》和《陶行知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再证》。但是,文中证据明显不足,逻辑方面漏洞颇多。辛亥革命发生后,陶行知回乡担任徽州议会干事,任上很可能和余德民的民团发生过联系,但并未参加过"余家庄起义"。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局中,宪政运动和革命风潮是两大主流.论者分析了沈钧儒自述的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由我开头的"作用及主要活动,并分析了他当时为何没有参与革命派活动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为何又会成为他日后参加辛亥革命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四川哥老会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很盛行,辛亥革命时,在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号召下,在同盟会党人的领导下,参加了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辛亥革命后,哥老会为新旧军阀所利用,逐渐走向反面,一直延续到解放,最后被人民所消灭。本文侧重就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的情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和张国恩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学习和革命活动中形影不离,患难与共。他俩同上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并参加日知会组织的革命活动,同时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同东渡日本学法律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因反袁计划泄露而同时被捕入狱。"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俩在武汉合办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时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从而赢得了"硬笔头"和"灵舌头"的美称。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一生以天下事为己任,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支持过维新变法,参加过保路运动,投身过辛亥革命,并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评价。在充分肯定辛亥革命伟大历史意义的同时,徐特立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场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重视农民问题、不重视政权建设以及不重视革命理论建设。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吸取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完成辛亥革命未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一、激趣导入 ,拟订目标师 :同学们 ,通过昨天的阅读 ,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刘伯承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生2:我知道了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将领。师 :今天的学习会让你对刘伯承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来关注一段他年轻时代的经历。(教师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课件内容 :主要介绍刘伯承青年时代的经历 ,特别是他被称为“军神”的一段往事。)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曾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震憾人心的故事。如果你愿意 ,请举起你的手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一起写下课题。师 :在上节课的阅读中 ,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没有直接参加辛亥革命的斗争,但他对辛亥革命的发生热烈拥护,对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共和制度欢欣鼓舞。辛亥革命影响着李大钊的思想发展,促使其民众观和民主共和思想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黄乃裳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他不但为沙捞越“新福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且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笔者认为,黄乃裳与孙中山革命友谊的建立是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这一友谊建立以后,孙中山的影响对黄乃裳开发“新福州”及参加辛亥革命均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朱德同志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他追求革命,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找到了同盟会,投身于云南辛亥起义,参加了护国战争,为推翻帝制维护共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军阀混战,辛亥革命的失败,终于使朱德同志走上了共产主义者的道路,他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一、深入文本,切身感受军神毅力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沃克医生已经知道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但他和一般的军人又有不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地方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的,而他做到了? 2.刘伯承为什么不用麻药?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刘伯承想:"为了,为了____,我不能用麻醉药.") 3.沃克医生愣住了,问道:"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刘伯承的回答只有一个字——"能",从这平静、简短的回答中,你们体会到了怎样的不简单? 4.(映示: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读这段话你第一感觉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疼,这是怎样的疼呢?(锥心疼、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等)  相似文献   

18.
老师领着我们学《军神》一课时,引发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课堂争论。那争论的情景,至今令我不能忘怀。老师讲道:“刘伯承在拒绝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还能清楚地数着沃克医生给他做眼球摘除手术共割了72刀。这种战胜困难与痛苦的坚强毅力是罕见的,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所以,他被称为军神也是当之无愧的。”可方老师的话音刚落,见多识广的黄铮月却提出了异议:“方老师,我觉得有人超越了刘伯承。三国时期的关羽就比刘伯承的毅力大得多。论地位,他们都是当时的军中将领,后来关羽被封五虎大将之首,刘伯承后来成了十大元帅之一,都可称军神。论治疗,关羽也没…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雷沛鸿是桂籍辛亥革命志士中的佼佼者。他从辛亥革命一直走来,直至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始终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具有完整的革命人生。他在一个剧烈动荡的年代,致力于教育改造,构设了一个"民族教育新体系",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伟大业绩;上世纪20—40年代,能长时间、大面积系统地践行自己教育理想的教育改革家,国内仅雷沛鸿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20.
爆笑超市     
辛亥革命火车停靠站台时,小舟要下车买点东西吃,他默默记着自己的车厢号码,正巧被列车员看到了。列车员友好地提醒他:"1911,你只要记住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就行了。"小舟放心地下了车。几分钟后,车站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