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红胜  韩晓 《文教资料》2010,(33):209-211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存在特征上的显著差畀.“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构成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这一传统的传播理论带来的挑战.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结合新媒体传播中的典型事例,从传播层面、形成机制、舆论影响等方面,总结出“沉默的螺旋”这一传统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征,加深对新媒体传播效果及其理论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经典的“沉默螺旋”理论为很多典型事件提供了分析依据,然而,构成“沉默螺旋”这一假说的三个命题设定都带有一定的假设性,且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中阐发,有其局限性。在当下网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理论的“新变”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焦点,文章将从该理论基础命题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该理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发展变化,为网络传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心理机制,因而这一理论在该领域具有适用性。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应该批判地借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舆论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不健康的螺旋、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沉默"现象,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螺旋”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在政治、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经济领域提及甚少。在消费领域,每一场流行风潮的兴起,每一个品牌的成长,“沉默的螺旋”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形成主流消费意见。广告人在广告实践中有意识地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依据,将使市场上主流消费意见的形成过程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沉默的螺旋"与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的关联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为切入点,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大众媒体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现状,分析了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的缺失对社会所产生的生态负面影响,以此寻求改善媒体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贤 《文学教育(上)》2013,(23):138-139
在大众传播中掌握话语权的主体,无论是通过把关人、议程设置还是沉默的螺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该媒介所形成的舆论场,那么任何舆论场都不可能是客观的,都是带有态度带着立场的,同时,我们对于舆论场的分类也是基于某一种固有的成见,所有的这些态度都透露着我们这个时代所奉行的新闻观念。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挖掘舆论场理论中潜在的态度,以及不同时期态度的变化,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喉舌论”在网络时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文章尝试将沉默的螺旋理论介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分析将沉默的螺旋理论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探讨大学校园三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设校园三圈文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通信技术有望改变人与人的通讯模式。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影响下,传统的等级式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转变为扁平化的网状式信息传播模式;群体组织呈现出非正式化、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特点;沉默螺旋理论所预言的"沉默少数派"不再沉默,公共舆论日益多元化;群体行为与群体中组织的"广场效应"与"群体极化"现象愈加明显,统治者更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0.
战争时期,谋略化地运用新闻传播学的方法技巧,做好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对于统一军民思想意志,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瓦解敌方民心士气,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在此仅运用“议程设定论”、“媒介现实论”、“沉默螺旋论”等最常见的传播学原理来探讨战时舆论引导与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培训与研究》2008,(11):96-98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沉默的螺旋"由德国社会学家诺利.纽曼提出,其意是指人们面对一项公共议题和判断公共舆论是否会朝赞同他们意见的方向改变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他们就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体表达意见的匿名性等特点,少数意见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大大减少,持相反意见的"少数派"依然可以首先活跃在虚拟社区,使"沉默的螺旋"转变为反"沉默的螺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而言,既要积极借鉴"沉默的螺旋"理论,充分扩大它的知晓度、熟悉度、认同度;也要借助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把握舆论动向,促进其得到更为持久、深入的传播;同时还要把握两种模式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抑制两种模式下的非理性因素及现象的产生,借助各种传播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各种社会舆论思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理论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众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和平等性。网络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散播式的传播方式,其信息的易获取性以及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网络空间出现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出现了“独特”融合、网络空间的舆论兼具批判性和消费性、网络和权力机构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网络空间孕育着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  相似文献   

15.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该理论,可以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培育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高职学生整体良好的学习状况是引入该理论的前提;学生空间环境的集中性和心理特点的同质性是引入该理论的基础;教师及时地进行舆论引导是该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的改革,是该理论发挥作用的两把利器。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螺旋”假说是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但在网络交往中这一假说明显地表现出其局限性。言说不仅不甘“沉默”,反而说得大声,说得激烈。这主要是由网民的“亚大众”特征及网络交流中的匿名性,网络平台所营的民主氛围等特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微博媒体的异军突起,其便捷的传播特性使其在突发危机事件的话语表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微博在突发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其舆论领袖对网络空间的意见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雅安地震事件,主要研究微博意见领袖对网络空间的舆论影响,是微博对突发危机事件舆论影响及引导的重要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虚拟生存空间,网络空间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舆论场域的新格局。清朗网络空间,治理群体极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和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极易受到群体意志的裹挟而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力、圈层对抗、群体致盲、价值颠覆,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剖析网络文化生态圈青年群体极化的样态表征、理论透视及其引导理路,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现实性问题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性问题,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增进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践要求。增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内容形式创新力、核心价值引领力、道德引导教化力、法律规范力、社会综合治理力及其合力,构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小学生参与班级决策易出现“沉默螺旋现象”沉默螺旋理论是传播学和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指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这类观点;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者很少有人理会,即便自己赞同它,也会选择保持沉默。一方意见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往复循环,就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