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让我们对智潜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往往把这些“丑小鸭”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白天鹅”——天资聪颖,学习成绩突出的学优生,由于晕轮效应,平时教师只关注其学业成绩的好坏,往往片面地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亦然,从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的关注。在笔者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发现这些“白天鹅”身上存在着不少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比一般学生更特殊、更复杂,亟待引起我们的关注。笔者通过教育实践中的观察及有关心理咨询个案,经过分析与综合,发现小学学优生心理…  相似文献   

2.
<正>高尔基曾说过:"教育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要教育好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今天的孩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尽管有的学困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但内心是空虚的,因此他们这些"丑小鸭"更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和爱护。那么怎样使"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一、了解情况,区别对待要做好"丑小鸭"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客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在工作中忽视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文章结合湖南省高中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试图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教师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董君华 《甘肃教育》2014,(14):37-37
正中学阶段是学生塑造心理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提高,但是自认为长大的他们存在着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这一情形,教师不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本文就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在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教育"上,我们注  相似文献   

5.
鸭局长:“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是讨论‘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希望大家发表一下个人意见,现在开始。”鸭副局长:“丑小鸭之所以变成白天鹅是与我们大家长久以来的栽培分不开的。当初如果不是为了锻炼他,把他‘排斥’到一个小湖里,他也不会遇到白天鹅,所以说这完全是大家的功劳。”鸭处长:“我认为主要是丑小鸭的机遇比我们好。当初如果是白天鹅遇到了我们,我想我们会比丑小鸭更出色、更美丽。”鸭副处长:“据鸭国情报局透露,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丑小鸭多次挪用公款,大肆贿赂白天鹅国国王,所以取得了白天鹅国的‘绿卡…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作为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现实总有缺憾,于是我们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学困生".他们在集体中扮演着"丑小鸭"的角色.同学的远离、老师的冷漠,让他们无容身之地,在倡导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今天,我们如何将"丑小鸭"转化为人们喜欢的"白天鹅"呢?  相似文献   

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兴趣,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其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心育"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采用自编问卷,选取104位心理教师和363位班主任作为被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在"改进学习方法或习惯""行为的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认知上的一致性,但班主任更看重学生的"情绪调节""行为的自我管理""应对危险或伤害情境",而心理教师更看重"亲子沟通",对很多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比班主任更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约因素上,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教师对"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心理教师的专业训练不充分""领导重视和支持不足""缺乏相应的评估考核机制"的关注显著多于班主任,班主任对"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程度低"的关注显著多于心理教师;在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班主任更注重"和家长面谈提供教育建议",心理教师更多采用"面对面咨询建议""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小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水平提出建议:对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部分学生开展预防性、治疗性心理健康教育,为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在工作中忽视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文章结合湖南省高中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试图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教师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人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冲击.学生的思想更新潮,更个性化.民主,自由的意识都反映在他们的言行上.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却面临着教育的重重尴尬.传统的道德教育,遭到学生的种种忽视,教育者苦口婆心,学生却麻木不仁.学生认为教师不能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能和他们沟通,没有共同语言.德育工作者却叹息今天的学生不好教育缺乏学习动力、自我中心、行为习惯差、太难管教,使德育工作困难重重.而实际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却离不开父辈的教育和指导.由于时代的差异,传统的教育引导往往不能和学生的需求发生共振,使学生的心理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学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势在必行.但是,很多已经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还停留于形式上,往往和德育工作混淆不清(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归入学校德育板块的),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有必要对两者各自的特点,作一个分析,使两者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程师,也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者.教师的心理和人格健康不仅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教师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教师心理健康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丑小鸭》一课,正当我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准备结束新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丑小鸭经过重重磨难.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如果丑小鸭没有经受磨难,它会变成白天鹅吗?"这个问题像一颗炸弹扔在教室里,原本安静有序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也有点措手不及地怔住了,这可是我备课前没有关注的问题.是啊,如果丑小鸭没有经受磨难,它会变成白天鹅吗?我略加思索,对,何不借机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时间,同学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的说丑小鸭不会变成白天鹅:有的则说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白天鹅,长大后还是白天鹅……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我让学生回家读原著翻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悟继而总结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过去一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上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的教师角色中,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应该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呵护,正确地引导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1.思维异常。这些学生大多有…  相似文献   

14.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最后长成一只白天鹅的故事。这篇童话经过改写后,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按教师用书中的说法,“童话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就语文欣赏的层面而言,这无可非议。然而身为教育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当我们为少数佼佼者喝彩时,是不是也同时关注着那些没有成为白天鹅的丑小鸭?事实上,无论原作还是课文,都有意无意地把其他动物如鸭子、大雁、母鸡等作为“丑小鸭”的陪衬且加以丑化或…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迫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心理扶贫,更需要心灵关怀。本文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关怀"成为一个教育热词。诺丁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然而,人们往往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关照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其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亟需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17.
杨荣  陈洁 《教学与管理》2004,(10):41-44
在这个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人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冲击.学生认为教师不能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能和他们沟通,没有共同语言.德育工作者却叹息今天的学生自我中心,行为习惯差,太难管教,导致德育工作困难重重.由于时代的差异,传统的教育引导往往不能和学生需求发生共振,导致学生心理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学校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关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构共建的理论构想笔者已在<以心育德以德养心>(见<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年第7期)一文中有所论述.本文仅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层次的同构共建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重点,依然是外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及道德规范等,关注点主要是在教师教育所承载的工具性价值,缺乏对教师自身内在品质与生命特征的关注,忽视了教师教育所承载的人文性价值。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使教师教育展现出人文关怀的特征,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保证。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积极、良好的心理机能状态,我们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确定为"一般心理健康素质"和"专业心理健康素质"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与人格四大维度,后者包括以学论教、正向引导、心理沟通与问题应对四大维度。  相似文献   

19.
班里的“心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更需要我们把爱如阳光般洒满他们的心灵。班主任老师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在能力,善于用目光赞美鼓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生活的空间与氛围。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喜怒哀乐与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而且要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心理,教师如何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提升心理健康指导效果要做到"三结合"。一、家校结合夯实指导基础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