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在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它有助于学生倾吐数学学习的心声,阐释数学学习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反思数学学习的过程,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展示数学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好数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重点,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得以迸发,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数学课堂教学呼唤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自主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探究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探究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要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位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由此可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志根 《考试周刊》2013,(54):86-8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要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学习是要让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数学学习过程就是要学生基于自我数学意识、学习态度、学科兴趣、对数学价值观的自我认知过程,而不是外在于学生的心里数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风格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数学课程理念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的目的是在于促进发展,既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红爽 《学周刊C版》2013,(16):100-1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告诉我们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在我们的学习评价中,评价的目的应侧重于学习的状态、进步程度、发展趋势,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位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要追求"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自主探索等环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李升斌 《新疆教育》2012,(19):41-4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不失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通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因此,必须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教学,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我认为不同的知识点要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要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指示精神,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促进、组织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组织、帮助,而不是强行牵着学生鼻子走;要赞美、支持、鼓励学生;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而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从育人观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课程观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教学观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学习观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融会贯通,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8):65-67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大任务,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数学活动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更主动、高效地学习。进一步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上升为"学习经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学习能力,增长智慧,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推动他们去...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课堂,充满快乐魅力四射的数学课堂能够起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更具魅力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要想营造充满欢乐、魅力四射的课堂环境,就要做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不仅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作  相似文献   

20.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