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曾到常宁县宜阳小学召开座谈会,征求老师们对《湖南教育》的意见。这所学校有教职员工50多人,订阅《湖南教育》50份,其中语文教师订了20份,数学教师订了14份,其他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订了16份。记者征求大家对刊物的意见和要求时,老师们十分热情,就象拉家常一样,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邓玉冰老师(语文教研组长):《湖南教育》很有乡土气息,我爱看有乡土气息的东西。这本刊物,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介绍了许多好的教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且非常具体。语文里的“板书评介”、“基础训练例谈”、“创造思维培养”等,都很不错,我还喜欢“文摘月汇”。  相似文献   

2.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与《湖南教育》的文章。我最初产生作文欲望,是因为读了邮政报亭《书虫》杂志一篇标题为《辛勤耕耘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天下》的《编后小语》:“一位老专家订了多年《书虫》。今年,杂志征订,夫人问老专家‘,你身体羸弱,需要经常吃补品。如今杂志价值上调,我们只能在两者中择其一,吃补品还是订杂志?’最终,老专家选择了吃补品而放弃了订《书虫》。”掩卷而思,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专家如此,遑论吾辈?而我更寒碜“,财政预算”里压根就没有补品此项。然而,我还是坚持订阅《湖南教育》。记得我曾为《湖南教育》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而兴高采烈;毋庸讳言,我亦为《湖南教育》的价格不胜唏嘘。一介书生总是与“穷”字粘在一起,中国的读书人太清贫了。使你老是在吃饭与读书之间作尴尬的选择。但不管怎样,我终究是选择了《湖南教育》,从不迟疑。这固然是坚信遮掩在神州大地上的“读书无用论”的阴霾终将消失殆尽,但更有对那些常年不辞劳苦耕耘在《湖南教育》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编辑的崇高敬意和景仰。依笔者浅陋阅历,了解到在当今书刊市场,严重充斥着“性色裸”的污浊,一些文人墨客终因耐不住清寒,丧失道德底线,从事违背做学问准则的黑市勾当。难怪美国一家出版商...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今天我给您写信,真的是因为太喜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了。对于《湖南教育》,我有着七年多的深情。在去年的“我与湖南教育”征文活动中,我还将自己与《湖南教育相知、相识、相恋的情感历程写成一文,题为《“偷”来的情缘》。承蒙编辑老师的错爱,此文被刊在2005年第19期上,这更坚定了我订阅《湖南教育》的决心。今年《湖南教育》改版了,推出了语文教师专刊,我更是欣喜若狂,因为我们语文教师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刊物!改版后的《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着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它…  相似文献   

4.
刘新宇 《小读者》2010,(11):71-71
爷爷年年都要订报纸,我告诉爷爷今年我要订《小读者》,爷爷痛快地答应了。但是,爸爸妈妈却反对说:“与学习无关的书,还是不看吧!”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爱看各类教育、教学报刊。在全国众多的刊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陕西教育》。今年我又订了《陕西教育》。我认为她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栏目新颖,富有特色。贵刊最吸引我的栏目有“教改与探索”、“班主任一得”、“素质教育百家谈”、“小学教教学研究”、“复式教学”、“师生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远在长白山的农村教师,10年前我在近郊乡校教书时,经常读《人民教育》。1993年春天我调到镇上做宣传工作,就一直没有见到老朋友———《人民教育》,心中特别想念。今年,我主动回到学校,发现全学区中小学都没有订阅《人民教育》,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校长听取了我的建议,订阅了全年的《人民教育》。大家争相传阅,爱不释手。每期都是那么精美,每篇文章都是那么精彩,像是我们农村教师的指路航标,是其他教育期刊不能代替的。老师们说:“以前咋就没订这份期刊呢?”特别是今年3-4期合刊,来得恰是时候,正是开学备课时,《人民教育》像二月…  相似文献   

7.
“鸡唱凯歌天除旧,狗跃山河地更新”。踏着新年春讯的鼓点,《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登台亮相了!翻开《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第一期,我首先感觉到的便是它的独立意识和独特定位,从办刊立足点到读者对象都表现出一个“变”字,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个“新”字。但是,它的精神品格、内在气质仍然是《湖南教育》的传承与发扬。我们知道,一本杂志的生存方式、办刊思路、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这些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品位,深藏于刊物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杂志文化的成长与发展。《湖南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散发着师道与…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湖南教育》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朋友。每期《湖南教育》一到,我马上认真阅读起来。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教育学生的方法及教学经验,许多都是从《湖南教育》中学来的。在当今众多的教育刊物中,《湖南教育》始终是我最爱读的杂志。当我翻开1988年第6期《湖南教育》时,更觉耳目一新,尤其是《面对“癌症”的思考——解决片面追  相似文献   

9.
人和一本杂志之间的相识和交往同样需要缘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和《湖南教育》结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喜欢看书,因为在教学和教育上有一些想法,于是我捧起了一本本的书,一份份的报刊,这其中,就有《湖南教育》。每每在《湖南教育》上看到精彩的文章和独特的见解,我都如获至宝。经验是可以分享的,我也知道该如何慎重地分享别人的经验。2004年,《湖南教育》搞了一个“我的教育遗憾”征文活动,我为之叫好。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和教育何尝不是如此?说出自己的遗憾,对于教学者本人来说,是在进行反思和反省,这是取得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桂阳县是订阅《湖南教育》和《人民教育》最多的县。桂阳县1992年订《人民教育》2507份,1993年上升为2587份,全县校平3.1份;1992年订《湖南教育》4123份,1993年上升为4313份,全县8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订有《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再续情缘     
陈丽君 《山东教育》2005,(28):60-60
今年老教师内退的工作又要开始了,校长知道我特别喜欢读书看报,对我说:“要走了,喜欢什么刊物,学校每年给你订一份,也算是学校的一份心意吧!”说完,他指了指办公桌上一些退休教师所订的《老干部》《健康指南》等书刊。我要推辞,但又觉得这是领导的一片心意,只好诚恳地说:“实在要订的话,那还是订《山东教育》吧!”听了我的话,校长脸上现出诧异的神情,随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不由得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的老读者,多少年来与《江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江苏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从“老相识”变成了“真相知”。由于对它的钟爱,我从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全校一百五十多名教师每人订了一份《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以前 ,我一直在中学教书。文革后恢复高考 ,我是高中毕业班的把关教师 ,中学的教导主任。在中学教书时 ,我也曾浏览过《江西教育》 ,由于它几乎不提及F=ma ,所以我这个高中物理教师对它留意不多。1984年春 ,组织上一纸调令 ,我被调到小学工作。当时有人说 ,王老师教书“每况愈下” ,教罢高中教初中 ,教罢初中教小学。面对着这种朝下走的调动 ,我也觉得有些委屈。来到小学工作时 ,正值学校提倡每一位教师都要订阅教育杂志 ,只见不少的教师订的都是大城市或沿海各省的教育期刊 ,我抱着一种逆反心理却订了一份《江西教育》。…  相似文献   

14.
《特区教育》2014,(4):52-53
我订《特区教育小学生》已经三年了,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翻阅,这本杂志让我写作内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以前说起写作文,不仅是我,我们全班同学都谈“文”色变。还好,有了《特区教育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的大名闻之已久,却很少拜读,偶尔到同事或同行的家里去玩,看到他们案桌上的《湖南教育》,我只是随手拿起来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遍,不曾真心实意地走进它的广阔天地,故没能领略它独特的迷人风采。自从2004年我们学校统一订阅《湖南教育》后,我才得以认真阅读它。对它,真是相见恨晚。我被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次读它,我就像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它像一艘小船,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它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向知识的高山攀登;它像一名园丁,领着我到知识的果园采撷;它像一位良师,为我指点迷津,解开疑惑;它像一位益友,为我提出建议,给我无私的帮助。我从《湖南教育》中获益良多。从“班主任园地”中,我学到了做班主任的技巧,知道了做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高度的责任心。“课改新干线”帮我了解中国的教改路线、教改动向、教改理念,我从中学习别人的教改经验和教改方法,并把它们用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教学成绩迅速提高。2005年上学期,我在镇里举行“的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活动中上的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好评,我被评为“镇教学能手”。“特别报道”中那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教育着我,熏...  相似文献   

16.
●我订《独生子女》有三年了,算得上是贵刊的老读者了。我发现贵刊在2003年里变化很大,无论是杂志封面设计还是文章内容,都有很大的调整。通过连续几期阅读“本期视点/本刊策划”、“名人足迹”等栏目,我很高兴《独生子女》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在此我衷心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独生子女》能越办越好。———湖南长沙李同兴●很高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独生子女》。我是一个有着5岁儿子的单亲妈妈,面对着调皮懵懂的儿子,生活本就不顺的我曾一度不知所措。由于自身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如何处理与前夫的…  相似文献   

17.
我班的孩子都称《早期教育》为“宝贝”,个个对它“疼爱有加”。 开学初,应一些家长的要求,幼儿园代他们订了《早期教育》。此后每一期杂志的到来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满意和快乐。 这不,今天下午游戏活动结束后,我捧着一大叠崭新的第5期《早期教育》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艺术年里●梁勤早在1996年岁末,一位读者致函教育艺术杂志社编辑部说:“我在四川亲耳听到过李燕杰教授的演讲。我从今年开始订阅《教育艺术》,对贵刊确实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以下,凡引号内的文字,都是摘自本刊收到各方来信的原文)千千万万的读者,因喜...  相似文献   

19.
我与《教育研究》的交往,经历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成好朋友”的过程。1982年,我在县教研室任化学教研员兼教研室负责人,初识《教育研究》。那时只对其中教学论和各科教学的文章感兴趣,对其他文章则看得不多。1983年,我开始在《湖南教育科研》(现名为《湖南教育研究》)和《化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研究的文章,就得益于《教育研究》的启发。我从此经常向同行推荐《教育研究》这本刊物。由于其文章内涵丰富、理论深刻,真正想在教学研究上有所进步的老师都喜欢这本刊物。1985年,我开始进修教育理论知识,以后又在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理论视野得到开阔,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更觉得少不了《教育研究》,因此我把她作为一种长期的函授学习教材,并对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学习谭迪熬     
在第十四届教师节前夕,我非常高兴地读到了湖南教育报刊社组织力量采写的通讯《为了铸造民族进步的灵魂──记长沙市九中教师谭迪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事迹》、我觉得这个典型抓得不错,通讯写得也不错,读了令人感动。近日得知《人民教育X和《湖南教育》联合在9月份推出这个典型,作为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我为湖南又推出了一个全国教育界典型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几个月来,我老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一个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从唐宋到明代,我国的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9世纪我们却挨打了,落伍了,这是为什么?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