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进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差、学生成绩差的"双差生".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学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潜能生".后进生尤其是那种特别"差劲"的"双差生",让班主任感到特别头痛.笔者担任几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在这方面是深有感触的.通常是这样,做一个"双差生"的工作,抵得上带几十个好学生的工作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第一环:教师要把"后进生"当成手心里的宝。多数"后进生"是双差生(纪律差、学习差),有的教师对他们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只要学生不打架、不闹事就万事大吉了,也不要求他们有突出的表现。有的教师对"后进生"冷嘲热讽,致使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受挫。这样一来,"后进生"对教师就极容易产生不信任  相似文献   

4.
当前,山区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家庭贫困,缺少家庭温暖,有的甚至是"留守少年",不但文化基础薄弱,而且心理素质低下。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他们进职高以前,在校基本属于"后进生"、"双差生"。进入职高以后,由于自卑心理,他们难以摆脱心理上的苦恼和阴影,甚至把选择职校也看作是无可奈何,低人一  相似文献   

5.
栾泽成 《现代教育》2011,(Z1):41-41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一般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后进生,有的还是令人头痛的"双差生",这些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学习倦怠、缺乏兴趣,学习被动、懒于思考。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职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本文简要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谈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和方法。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1.家庭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教育与学生不良行为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忙于经商,对学生学习无暇顾及;有的学生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因此,家  相似文献   

7.
让“双差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刘锦林“双差生”也叫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化一个后进生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习差先于品德差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对初中56名双差生用特尔斐法(背靠背)进行问...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长期以来,多少教师"以分量人",按成绩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成绩好的高高在上,倍受厚爱,在赞扬声中他们快乐地成长:学习中等的承受着无论怎样努力也超越不了原有成绩的痛苦,渐渐地失去信心:成绩差的就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索性破罐子破摔,最终成为教师眼中的双差生.……  相似文献   

9.
正"后进生",有时候我们更直接地叫"差生"。但有人说"差生"带有歧视性,好像一说"差生"就把学生贴了标签、定了性,便改称"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不也是一种标签和定性吗?语气似乎要缓和一些,但本质都一样,都是说某个或某些学生不优秀,一贯表现不好,成绩也很差。我们与其在叫什么上变着花样地"发明"称呼,不如在如何善待如何转化方面动脑筋。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谈到这类学生时,用的是"难教儿童",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科任教师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往往会"理所当然"地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这样一来,在他们的课堂上,优等生越看越喜欢,"后进生"横看竖看都不入眼!可是,这些老师是否想过,其实越是"后进生",他们的内心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长此以往,常常会导致"后进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来宣泄内心的不平衡,课堂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本文分析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阐述了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天,我在某中学三个班抽了50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0名学生中有47名学生不愿接受“双差生”或“后进生”这个名字,占被调查人数的94%。这充分说明“双差生”或“后进生”这个概念的使用,严重伤害了一大批学生的自尊心,影响着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所谓的“双差生”或“后进生”只不过平时比较顽皮、淘气,不大听家长和老师的话,有时甚至产生与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这正是他们个性的反映,其中有可能蕴藏着创造潜力。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关系,学习成绩差的也并不一定没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正>"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作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一、相信后进生,从"心"开始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对学生满怀期待。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小大人",大人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爱护、尊重、鼓励并帮助后进生,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何为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英语是所有学科中后进生比较薄弱的学科,正如听"天书"一样,不知老师所云。班内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我所教的一个普通班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英语考试不及格(满分150分),有近十人60分以下。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我经常反思如何针对现实组织教学,尽快帮助后进生把成绩提高上去。  相似文献   

16.
善哉 《班主任》2001,(2):28-28
某年轻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时严格按成绩优劣、表现好坏排定,成绩、表现均好的"双优生"安排在教室前的"腹地",成绩、表现均差的"双差生"被发配到靠边的"偏远地区".这位年轻班主任的用意在于奖优罚劣,舍卒保车.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不仅"双差生"破罐子破摔,毫无长进,连重点保护的"双优生"也受到影响,整个班风每况愈下,这个班成了学校的"老大难".一位颇富经验的老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建议他把座位的安排倒过来试试--那些所谓差生调到前边中心地区,把"双优生"与其它同学搭配安排到靠后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试验,果不其然,班风明显好转,优秀学生继续保持优势,而那些所谓差生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7.
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遵守纪律也差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双差生或后进生,后进生是相对的,存在着客观性、普遍性。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使其由后进转化为优秀,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对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好学生,也有所谓的"后进生",一名好教师应该既爱好学生,也爱"后进生"。但在现实中,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因为一名好学生在校会勤学守纪、成绩优秀,很讨人喜欢;而后进生往往会让大多数人爱不起来:他们不守纪律,调皮爱动,故意捣乱,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后进生固然让教师头疼,但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做大力表扬,以他们的优点带动改掉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李银花 《甘肃教育》2014,(24):40-40
正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再加上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千差万别。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显得很轻松,阅读写作都能得心应手;后进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大的困难,文章读不懂,作文写不顺。如果老师不重视后进生的现状,久而久之,就会使分化越来越大。因此老师要把后进生当作"宠儿",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才可以提高班内的整体成绩,实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两高”(高中、高校)扩招力度的逐年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艺术中专)招生生源急剧萎缩,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所谓“后进生”甚至“双差生”的入学就读,给学校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做好艺术中专“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笔者结合担任艺术中专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后进生分为两种,即: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若兼而有之,则称之为“双差生”。从近几年艺术中专生源质量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