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毛杏英 《海南教育》2014,(10):81-82
早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就指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强调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是关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或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3.
语文和语文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和语言也有所区别。本文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始学言语,入学后更多的是接触言语作品,在老师引导下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与语法结构规则,进而上升到语用层面去体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且能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运用,从而产生语感,最终回到言语,即言语—语言—言语的过程。这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4.
对于藏族地区来说,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比较难的。因为学生的家人都说的是藏族语言,从小就被藏族语言熏陶,而汉语对学生们来说属于第二语言,因此汉语言基础会比较差。失去了先天的优势,那就需要后天更多的努力来弥补,而小学语文教师有效的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汉语。  相似文献   

5.
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感悟中学会表达.逐步形成“言语能力”。那么,老师们将言语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了吗?言语训练是否切实有效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课堂.对相关细节进行切片分析.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阅读担负着从学习语言到应用语言的过渡。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言语表达的方法,让阅读教学为儿童的言语习得而服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本文从如何习得言语内容和习得言语形式两个层次,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语文的本体是言语。只有立足于文本的言语训练,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揣摩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激活语言感知。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起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抓住语文课的本质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高万同 《江苏教育》2000,(12):26-27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从口头言语,到书面言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一个大的质的飞跃。如果门槛过高,不但入门不易,还会挫伤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作文教材,在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入门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下面就此谈几点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芳 《西藏教育》2008,(8):33-34
所谓“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语言,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韵味、意味、情味,真正感悟汉语文的魅力。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品尝汉语文之味呢?  相似文献   

11.
汉语老师在对留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传授和言语交际能力训练时,相关文化元素的导入也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很多汉学者都在对二者有机融合进行研究,寓教于文化之中.本文从文化导入内容的选择、原则及所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汉语课堂上的文化导入问题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来沟通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实践运用。老师要从语言积累开始,做好"厚积"工作,加强课堂活动训练,优化评价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言语训练的一个场,一个让学生们言语实践的舞台,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儿童味""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谢阳红 《江西教育》2010,(11):28-29
有幸观摩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那诗意浓浓的语言、诗化的教学艺术、情意四溢的课堂,让我领略了诗意语文的魅力。王崧舟老师没有追求设计上的波澜壮阔,可整堂课却没有一处脱离语文的生发,始终引领着学生咀嚼文本、玩味语言,在扎实的言语训练中,一股浓浓的情感在课堂上流溢。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语文素质教育,必须正确处理语文教育中的两个重要关系:(1)语言与言语;(2)思维与语感。在言语训练中,思维和语感都重要,但重点在于语感训练,思维训练要为语感训练服务。  相似文献   

16.
赵静芬 《辅导员》2013,(22):54-55
<正>把握语文的特点,彰显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而语文的魅力之一在于独特的语言,所以,让学生爱上语文,就要让他们徜徉在美妙的语言中。那么,教师精心设计的言语训练,将带领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下面结合一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教学片断1】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一课,课文内容比较简单: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相似文献   

17.
有幸观摩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那诗意浓浓的语言、诗化的教学艺术、情意四溢的课堂,让我领略了诗意语文的魅力.王崧舟老师没有追求设计上的波澜壮阔,可整堂课却没有一处脱离语文的生发,始终引领着学生咀嚼文本、玩味语言,在扎实的言语训练中,一股浓浓的情感在课堂上流溢.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能够自然建立学法意识,提供更多语言鉴赏机会,也能够丰富学法体系,关注文本语言个性表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形成良好语感。言语实践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训练体验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确实,语文课堂应该真真实实地落脚于“语言文字”。要学语言用语言首先就要先爱上语言,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言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与言语能力的发展。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语言的引导者。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笔者认为开放性问题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开放性问题的特征及其在语言训练中的意义开放性问题即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由于其灵活性强 ,思维空间大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上有很大的优势。1 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话想说。传统的问题答案固定而唯一 ,答案即是教参上的答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