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河农场地处丘陵慢岗半山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自2002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影响,旱作农业出现了大豆面积剧增,其它作物面积明显减少的轮作不平衡现象。随之而来的重茬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大豆的单产,为了提高大豆重茬的单产,山河农场从改进大豆的生长条件入手,组织研制改装了原茬移位起垄机具,不但提高了单产,更体现出了节本增效的效果,得到很好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大豆生产的主要产地。大豆在粮食作物中,比价应处于明显的优势,加之栽培技术的改进,单产的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大豆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大豆面积迅速增加,随之而来地也就打乱了原有的正常轮作顺序,重迎茬面积越来越大,给大豆生产乃至整个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发展“两高一优”种植业生产中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重迎茬大豆单产低,品质差早已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所证实。在目前大豆重辽茬种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采用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其单产已成为生产中当务之急。提高重迎茬大豆单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选用抗性品种,杀虫,杀菌剂的应用,大豆重迎茬保产剂,增效剂、专用剂、黄萎叶喷剂及肥药结合剂的施用等。  相似文献   

4.
杜军 《西藏科技》1997,(3):33-37
根据西藏地区粮食产量资料及影响因子的影响变化特征,分析了近35年来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地区粮食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产的年际变化中,粮食的单产作用与面积作用相当,其中青稞的单产作用也与面积作用相当,小麦的单产对其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逐步加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社会因素的影响呈双峰型波动趋势,气象条件的影响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大豆生产大国,也是大豆消费大国。但由于现阶段大豆价格较低,而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大豆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是提高单产和降低生产成本,这也需要科研人员把更多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大豆生产的主要产地。大豆在粮食作物中,比价应处于明显的优势,加之栽培技术的改进,单产的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大豆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大豆面积迅速增加,随之而来地也就打乱了原有的正常轮作顺序,重迎茬面积越来越大,给大豆生产乃至整个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发展“两高一优”种植业生产中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为大豆生态因子之一,对大豆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大豆产量的变化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科研工作者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着重研究了大豆的需水特点和灌水技术,为提高大豆大面积单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振民  屈学灿 《今日科苑》2007,(12):150-150
生产实践证明,在旱作农业区,大豆垄上行间覆膜技术表现出了良好的增产性能,其平均增产率可达28%左右。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土壤保水、供水能力的增强是该技术增产的决定性因素;土壤温度的提高在促进早生、快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构建中、后期高产长相上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冬小麦机械沟播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沟播施肥技术90年代从陕西引进我区.通过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几年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该技术利用其侧深位集中施肥提高肥效、沟垄拦截雨水提高耕作层水分含量、垄耕防旱防风沙平抑地温、宽窄行播种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旱作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水、肥、光、热条件,实现了旱作冬小麦节本增效,不失为该区域旱作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带来严重后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近日,西宁市“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经过3年的实施,总结出了浅山地区温室配套雨水集流窖的结构和修建技术,应用水窖的集雨技术和温室微灌技术,提高雨水利用率,解决了干旱地区温室灌溉问题。项目选用小麦、油菜、蚕豆和马铃薯等优良品种12个,适当扩大油菜、蚕豆等优势作物的种植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建成20hm2集试验、示范、生产为一体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区有效带动了项目区旱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两年累计示范面积5400hm2,粮食作物增产10%~22%,油料作物增产12%~20%,累计增产粮食270.1万kg、油料81.3万kg…  相似文献   

12.
四川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水资源也较为丰富,但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地区差异和年际之间变化大,旱情发生频繁,加之机电提灌能力有限,河水利用率不高,一般干旱年全省受害面积1000—1500万亩,损失粮食10—15亿公斤,严重制约了四川农业的发展,推广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对四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面板数据的有效灌溉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冯颖  姚顺波  郭亚军 《资源科学》2012,34(9):1734-1740
有效灌溉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我国1998年-2009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效灌溉与粮食单产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STATAll.0软件进行的随机效应GLS估计结果表明,表明有效灌溉率、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以及单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受灾率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单位农业机械动力与单位劳动力对粮食单产没有显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化肥的投入量临近边际效益递减的边缘,今后更应关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粮食生产能力大小取决于灌溉水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作为保障,而我国面临着农业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双重问题,农业用水形势十分严峻,提高有效灌溉率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调蓄水旱作农业技术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前提,以旱作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的配合先进的农艺栽培技术、机械化田间蓄水技术、机械化抗旱保墒技术、机械化节水补灌技术、机械化肥深施技术等,从而实现旱作农业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我区农业科技文献,从粮油作物单产潜力、不同作物单产潜力、不同区域粮油作物单产潜力和复种开发潜力与单产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单产潜力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上不去,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  相似文献   

17.
马进福 《青海科技》2009,16(1):17-18
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由于山旱地面积大,地形、地貌、生态、降雨、热量条件等类型多样,非常适合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旱作农业。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优质大粒蚕豆及豌豆、无公害反季节蔬菜、高原特色花卉等特色作物其产量、质量均优于全国其他地区,发展高原特色旱作农业潜力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盘锦是全国水稻的重要产区,水稻是盘锦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160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88%,单产超过550公斤。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总产稳步增长。但由于一味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品质的改善与提高,稻米一度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导致普通大米、低档米积压,  相似文献   

19.
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大豆生产—直是我区的主导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历史最高年份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5%。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产业步入了发展的低谷,就现面临的形式,我们对我区的大豆种植进行调研、找出抑制我区大豆发展的因素,研究、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保证大豆的种植发展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实施,水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秋收收获任务逐年加重。八五三农场采取以分段收获为主,机械直收为辅的秋收方案,提早完成了收获任务,缓解了农时,提高了粮食等级,提升了收获品质,降低了收获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