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重要的公共舆论平台。所谓传统媒体的手机新媒体评论,是指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闻通讯社在内的传统媒体机构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就方针政策、新闻事实、社会问题等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或意见性信息的统称,其中不包括新闻客户端,因为传统媒体入驻客户端尚属少数且无专门的评论客户端。目前不少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上开通或设置了专门的评论栏目和账号,比如"@人民日报"开设的《你好,明天》《人民微评》栏目、"@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栏目、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京报快评》是《新京报》适应新媒体转型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评论栏目,其评论水准得到业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本文从议题、人员、倾向性、文体结构、标题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发现《新京报快评》具有议题广泛,重点关注疫情与民生;彰显法治与人文精神;聚合多领域优质作者;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重;标题鲜明,文体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关朝哲 《传媒》2014,(9):66-67
正4月2日-9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刊发报道或评论,对社会上存在的"PX"偏见进行了深入认真的思想疏导工作,通过分辨是非、讲明利害、普及科学知识等手段,捍卫了真理,坚守了科学底线,平息了风波,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坚持真理,捍卫科学底线不手软。广东茂名上马一个PX项目,由于思想动员工作没有跟上,导致一些公众"闻PX色变",再加上互联网"百度百科"中有人将原来的"低毒"修改为"剧毒",引发了一些激烈的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人民日报》亮出了思想工作与科学普及之剑,4月2日推出《以更细致工作化解PX焦虑》;4月6日推出近半个版的深度报道《PX,一场特殊的  相似文献   

5.
孟然 《青年记者》2020,(1):41-42
耕耘不辞辛,丰收终有时:2019年11月1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新京报评论公号品牌栏目《新京报快评》获媒体融合奖项新媒体品牌栏目二等奖。作为公号的新媒体小编,得知获奖时的心情,唯有"惊喜"二字最贴切。"喜"自然无须过多解释,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媒体领域最高奖项,也承载了国内很多记者与编辑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为研究样本,对其三个评论栏目"你好,明天"、"人民微评"、"微议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微博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评论栏目的话语呈现特点。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话语呈现方面,呈现出权威的话语方式、"对话性"的话语空间、富有公信力与责任感的话语品质。同时,本文针对其存在与粉丝之间互动不足、一家媒体不同"面孔"的冲突、新闻评论的娱乐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增加评论反馈、寻求与母报的平衡、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等,以期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评论版甫一推出,便引发了较强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报道,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以及新浪、网易、腾讯、凤凰等备大门户网站均在首页显著位置发布消息,众多境内外媒体、专家学者及大众也纷纷以各种形式予以报道或评论.有业界人士称:《人民日报》推出评论版,是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的积极尝试,它带来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中国主流媒介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9.
黄雨琢  杨军 《东南传播》2020,(3):128-134
主流媒体利用微博平台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举措。基于乐清滴滴顺风车案的媒体文本和网民评论的内容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在该事件的舆情发展中进行了有效的舆论引导,表现为:在舆情的发生期,侧重引导追责滴滴公司,及时设置议题,巧用固定栏目;在舆情的扩散期,动态引导规范网民在线评论,有效转化网民负面情绪,避免激发群体极化现象;在舆情的消退期,引导行业的反思整顿工作。《人民日报》微博对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为我国主流媒体微博账户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33):4-5
"人民日报微博"为何能一枝独秀今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正式开通。上线不过短短三个月,新浪微博粉丝已超过262万,上升速度之快,为全国媒体之最。尤其一些评论类、观点类微博,动辄转载上千次甚至上万次,在各媒体微博中可谓一枝独秀,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1.
沈阳  罗婷 《新闻战线》2013,(8):28-30
人民日报将法人微博作为"增量",除了在微博上推广人民日报等母媒的新闻外,还发布突发新闻和评论。@人民日报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传统媒体在微博舆论场中的运营标杆。2013年7月,新浪微博风云榜媒体影响力榜上,位列前五位的传统媒体微博分别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闻晨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通过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瞭望》周刊与辽宁电视台共同打造的一档高端电视评论栏目"瞭望评辨天下"9月28日22时,在辽宁卫视正式推出。首播节目"读秒,大阅兵",系为迎接国庆60周年而特  相似文献   

13.
秦殿杰 《今传媒》2005,(5):42-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下中央或省市传媒越来越重视新闻点评的工作了。各地媒体都建立了许多点评的栏目,如《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工人日报》的“圈点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的“及时评论”,都办得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专人负责,注重策划。  相似文献   

14.
成茹  苏蕾 《新闻知识》2007,(10):23-25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人注意。所谓"第一时  相似文献   

15.
陈叶 《新闻战线》2013,(1):9-11
"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这是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新年致读者》中对即将推出的《评论》版的定位;"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这是1月4日人民日报第一块《评论》版面世时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包括我国第一大报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开通微博之后,以其平易近人、不偏不倚的风格赢得无数好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对"@人民日报"的微博更新时间及频率、影响力、议题内容、微博发布形式及发布类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等项目进行了分析。根据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研究,笔者对党报如何使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月,一则关于微博上泛滥的虚假媒体的新闻报道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引起网络媒体的广泛转载和评论,这篇题为《虚假媒体账号活跃微博清末老报纸"诈尸"传谣言》的报道指出,当前大型微博运营网站上存在不少疑似虚假媒体,比如停刊106年的《广东日报》也在微博上"复活",这些疑似虚假媒体发布的消息往往引起网民大量转发和评论,这些被误导的网民中甚至有粉丝数上百万的实名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推出新评论栏目"评论员随笔"。在其编者的话中写道:"在你眼中,人民日报评论员是谁?也许是持中守正的政论写作者,也许是言语犀利的时事观察家,也许是面孔严肃的党报新闻人:似乎有一些特殊,也带着几分神秘。面对多元多变的言论竞逐时代,处身互联互通的新媒体场域,我们并不甘于"等风来",而更愿用手中的笔,勾勒出自己的"另一面"。今天起,评论版开辟"评论员随笔"栏目,党报评论员们  相似文献   

19.
微博在中国发展至第三个年头,出现了一些新的、耐人寻味的趋势.其中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以中央级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大举进驻". 2012年7月22日凌晨,人民日报微博在北京大雨之中上线,一周之内连发180余条微博,收获了15万粉丝以及舆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随后也开设了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和"央视评论员",加入了已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主流媒体的法人微博阵营.而新华社著名栏目"中国网事"的微博也于2012年发力,从8月31日开始连续报道方大国事件之后,粉丝数由8月底的20万,迅速飙升至150万.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称:中国网事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报道迟缓而不迅速、表面而不深刻、分散而不集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综合类日报,《新京报》的评论版一直是其吸引读者的特色版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京报》评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借力用户黏性更强的微信公众平台,《新京报》相继开设了包括"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评论类公众号。本文试从对"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来比较《新京报》评论部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特点,从而探讨《新京报》评论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