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荆门后,曾组建汪伪“荆门县政府筹备处”和“荆门县政府”,史志书上有简要记载,却没有当时的档案资料佐证。近日,一批汪伪政权文件现身荆门古玩市场,并由市档案馆征集进馆,不仅填补了荆门馆藏汪伪政权档案之空白,而且揭开了这个短命傀儡政府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荆门全境何时解放?解放沙洋、马良、后港等地的是哪个部队?1949年上半年,荆门发生过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这些长期困扰荆门史学界的谜团,随着荆门市档案馆征集的六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事地图的出现,将逐一变得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3.
5月6日.中共荆门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党委办公室系统及档案等方面的工作。中共荆门市委书记王玲主持会议并要求档案等工作要以加强“三个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坚持围绕中心和民生开展档案服务目标,积极为荆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4.
魏平  贾明 《新闻前哨》2014,(5):52-53
市州报时评如何创新?《荆门晚报》开设“周末二人转”专栏,进行了有益探索,社会反响强烈,已成为读者喜问乐见的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5.
“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系列报道是《荆门日报》上半年推出的一组重点报道。荆襄古道是一条著名的文化古道,文化积淀深厚,五千年来承载着南北之间政治、军事、文化、商贸往来,历史风云,世事变迁。从2013年3月起,我们开启了探访荆门境内的荆襄古道之旅。  相似文献   

6.
“走转改”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让“走”形成常态行为?如何让“转”见到真实效果?如何让“改”提升媒体影响力?2012年以来,荆门日报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探索,上到社长总编,下到记者编辑,人人参与到“走转改”活动接受磨炼。一年来,“走转改”记者精心策划报道选题,带着思考下到基层,努力为基层办实事,先后推出14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深化了“走转改”成果,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将“创新、转型、融合”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在新媒体发展和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深化报媒融合形式,目前已形成了10余种新媒体形式。初步形成了以“荆门新闻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以“荆门在线”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以“电子阅报栏(屏)”为代表的电子阅报媒体、以微电影为代表的数字光影出版媒体等新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既是上级对媒体记者的要求,也是媒体本身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始终坚持让记者行走在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实践“三贴近”中锻造采编人员过硬的工作作风,创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近十年来,本集团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经营管理十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出版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介绍了本集团改革发展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湖北《荆门晚报》在异地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承接电网改造工程的23名湖北荆门籍农民工不仅讨不到工钱,还受到当地老板雇用的流氓恶势力的武力威胁,多名农民工被对方用自制手枪击伤或被砍刀砍伤,无钱就医、食宿。《荆门晚报》迅速作出反应,这组“关注湘西荆门籍落难民工”系列报道,历时13天,发文字稿31篇,用图片20幅,在促  相似文献   

10.
创刊于2000年10月的《荆门晚报》,力求在办报上创新,其显著特点是导读的应用。那么,导读的出现原因何在?导读有什么表现形式?导读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前,荆门日报社向本报记者(编辑)下发“争创‘十星’级记者条件”并召开全社动员大会,至此,该社“争创十星级记者”、“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文明大院”等文明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为把《荆门日报》办成一张质量上乘,有影响的地市级党报,社党委十分注意队伍的思想和业务建设,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敬业和奉献”、“延安精神谈”等专题讨论,开展了“报纸质量年”、“记者形象年”等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本次“创十星”活动旨在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创十星”活动借鉴了农村创十星文明户的经验.“十星级记者”内容是:讲政治学习好、讲廉洁形象好、讲纪律作风好、讲奉献思想好、讲质量业务好、讲团结  相似文献   

12.
杜大权 《新闻前哨》2008,(11):72-73
2008年夏季,荆门晚报策划了为期一个月的“喊水”活动,遏制了接二连三的溺水悲剧,受到荆门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喊水”活动究竟是个什么活动?为什么能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和赞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荆门地区地方文献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荆门地区地方文献建设出发,整体分析了荆门地区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荆门地区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荆门日报》1956年创刊,后因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停刊,1984年10月1日重新复刊,系中共荆门市委机关报。2009年12月,经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复组建传媒集团。集团旗下现拥有《荆门日报》、《荆门晚报》、荆门新闻网、"荆门在线"新闻客户端、数字报、微博微信、户外阅报屏、手机报、《读写算》杂志、《发现荆门》杂志等全媒体集群和印务公司、闻达发行公司、掌控传媒有限公司、远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文博数字音像传播有限公司、康辉国际文化旅游公司等八大经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伊始,湖北《荆门日报》推出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记者走进特色村”。在此后整整一年时间里,共刊载了66篇文章。在2006年3月举办的2005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记者走进特色村”专栏获得了一等奖:“记者走进特色村”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赞扬。荆门农村的许多干部群众把文章剪裁下来收藏。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标本”,  相似文献   

16.
陈新 《新闻前哨》2007,(1):48-48
哀乐低沉,苍天无语。2006年12月18日上午9时,荆门日报社副社长、荆门晚报总编辑陈楚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荆门市殡仪馆举行。陈楚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12月16日13时10分不幸辞世,享年51岁。  相似文献   

17.
哀乐低沉,苍天无语。2006年12月18日上午9时,荆门日报社副社长、荆门晚报总编辑陈楚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荆门市殡仪馆举行。陈楚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12月16日13时10分不幸辞世,享年51岁。  相似文献   

18.
5月6日,中共荆门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党委办公室系统及档案等方面的工作。中共荆门市委书记王玲主持会议并要求档案等工作要以加强三个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坚持围绕中心和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因家境贫寒或因突降的灾难而流离课堂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最近,荆门日报推出新栏目——“爱心寻呼台”,呼唤社会上有爱心的人为特困生伸出温暖的手.献出一份爱.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第29届湖北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湖北《荆门晚报》“走、转、改”系列报道《寻访农村当家堰》获得一等奖。这是湖北省市州晚报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也改写了湖北省市州晚报无缘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历史。那么,《寻访农村当家堰》系列报道是怎样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