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是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态,这一语境加速了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报业由于不具备电视、互联网在音、视频方面的优势,因而对实现全媒体的目标更为迫切.报业网站迅速打造自己的全媒体新传播平台,充分挖掘网站在声、画传播上的巨大效应,在报业面临多重危难的时刻寻求发展机遇,大型体育报道将为报业战略转型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继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从"幕后"到"台前"的采访经历——一名文字记者的全媒体实践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再度与广东卫视联手,重磅推出对各部委掌门人的"权威访谈"节目。我作为新华社联系民政部的文字跑口记者,首次接到做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融合持续深度推进,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对记者的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作为其中一项基本技能早已成为新闻节目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媒体中更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如今,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多元化,在“移动优先、内容为王”的时代,无论电视、广播、报纸还是网站、客户端等传媒平台,新闻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出镜报道概率都大幅提升,对传播效果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同时语言表达和现场把控也成为考核全媒体记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媒体已不再是一个新的名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令众多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媒体的界定
  对什么是“全媒体”,学界没有统一的观点。有学者指出:全媒体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还有的观点认为: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另有学者提出,从广义上看,全媒体即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看,全媒体是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性运用。以上三种观点是较具代表性的全媒体界定。不难看出,学界对全媒体的认识有一个从个体的简单组合到群体的有机整合、从单点的运作到立体化的生产运作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传媒观察     
《扬子晚报》首批66名全媒体记者上岗日前,《扬子晚报》首批66名全媒体记者正式上岗,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通过《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报道最新鲜的新闻,同时也承担起视频采访的功能,让新闻"动"起来。此前,《扬子晚报》专门约请南京大学的老师对首批全媒体记者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并给每一位全媒体记者配备了32G的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代中国的电视新闻业将正式迈入直播时代.面对这一特殊变革,我们的电视新闻产业做好准备了吗? 特大新闻事件催生现场报道员群体亮相 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期间看电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面对镜头手持话筒,在事件现场播报新闻的的记者们.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镜头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时地向身边的目击者或当事人发问.凶此,他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记者,准确地讲是"现场报道员"或"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全媒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8年以来,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一个名为"全媒体"的关键词,其中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等.然而,何谓"全媒体",学界至今还没有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有线网络、3G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清电视、IPTV等跟广电行业有关的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地涌现,"全媒体"概念已经不知不觉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全媒体形势下的巨大改变,如何顺势而为,顺利过渡到"全媒体"时代,是每一个媒体人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什么是"全媒体"近几年,"全媒体"经常被我国新闻传播学者提及并研究。总体上看,我国新闻传播学者对"全媒体"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营运理念(模式)"说,即认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  相似文献   

11.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12,(3):5-6
杭报在线推出三款融媒体新产品3月7日,杭州日报全媒体移动采集平台正式启用,杭报在线新闻地图上线,新版"城市通"公测——标志着杭州日报全媒体融合进入新阶段。在杭报全媒体移动采集平台上,记者用手机即可把现场文字、图片、视频传回。杭州日报旗下所有的终端——  相似文献   

12.
许旷 《新闻前哨》2020,(4):37-38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从事一线采编工作的传统媒体记者必然要融入全媒体变革,在采写技能、理念、文风及个人素养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转型。本文以《湖北日报》2020年省两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全媒体传播为例,分析传统媒体为何要向全媒体转型,引导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思维方式、开拓新闻视野、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向全媒体顺利转型,实现从"一专"到"多能"。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那么媒体的从业人员是不是就"顺天应人"地成为全媒体记者?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深的误解。全媒体记者的概念可以有,全媒体人才也可以有,但真正的核心记者队伍一定是专业的。事实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记者要成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全才并不现实。在全国一些中小广播电视台步履维艰的情况下,近几年秦皇岛广播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却一直逆势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广播和电视作为两大业务部门相对独立运行,保持了两个专业队伍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保持了两个主体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毛毛 《新闻知识》2001,(6):33-34
众所周知,十多年前,体育记者对体育比赛的报道,只要记录比分,叙述过程便可交差了,但是,现在如果这样写,读者会不屑一顾。电视的普及、频道的增加,使现代人更喜欢从电视这个多元空间接受信息,边伸懒腰,边看比赛,要比全神贯注盯着报纸轻松自由。电视的现场报道,使他们不再需要从报纸上获取对比赛现场的纪录和描述性的信息。目前,就体育的报道而言,电视的威胁论已是报界的共识。特别从去年的奥运会报道情况看,央视不仅全方位现场报道赛况,还增加了评述性的节目。由此看,电视记者已经向走老路的报纸记者亮起了红灯: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15.
文字记者能做好访谈主持吗?文字报道,采访和呈现是分离的,两者先后进行;视频报道,采访和呈现是交互同步进行的,采的过程基本决定呈现的状态。后者对记者采访功底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北日报推出多款访谈产品,很多文字记者走到镜头前,尝试转型主持。尤其在2021年的大型策划《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节目中,根据党委、编辑部统一部署,37名文字记者出镜主持,是一次全员的大练兵、大检验。  相似文献   

16.
《报林求索》2012,(12):28-28
<正>在电视从业人员感叹一个型号生产几年、卖几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也让人不禁要问上一句:电视还能变啥样?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平面到2D再到3D,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再到"玩电视"……日新月异的电视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电视从业人员感叹一个型号生产几年、卖几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也让人不禁要问上一句:电视还能变啥样?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需要考虑技术在宏观层面上的变化。新的互联网传播生态,是头已经进了"人工智能+5G"时代,身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时代,而脚还在网站时代。构建全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目的就是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最强音,在这些变化下,要考虑技术发展的周期。全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工作可分3个大周期来考虑,第一是PC网站时代,大约从1995年到2008年;第二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短视频"时代,大约是从2009年到2020年,包括前期的社交媒体及后期的直播和短视频;第三个周期是从2020年到2030年的"5G+人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18.
陆地 《视听界》2011,(4):19-24
2005年以来,网络视频一直是互联网领域、传统电视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互联网领域关注它,是因为网络视频的兴起意味着互联网业务正在从文本服务向超文本服务升级,或者说正在经历着从电子报纸媒体到电视媒体和全媒体的转变,希望它能迅速成为互联网业务增长和盈利的支柱。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兴媒体异军突起的竞争压力下,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数字化方向转型,成为其在未来发展中最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对采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采编环节如何转变新闻报道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全媒体模式下新闻采集手段的升级传统纸媒的记者从新闻报道任务,到新闻采集的技术手段和新闻产品都是相对单一的,而全媒体记者则需要具备"多功能",他们面对多个传播终端,必须具备传播的复合能力,还要具备多媒体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15,(1):132
36集大型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围绕"中国骄傲",走访了含港澳台在内34个省级行政区,深度走访市县超200个,采访对象800余人,寻访"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30项,讲述成就背后鲜为人知的人与事,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9月底在江苏卫视等江苏广电总台旗下各平台、凤凰视频同步推出,平均收视居同时段省级卫视主要新闻节目亚军,获得凤凰视频2014"最佳全媒体运营案例"特别大奖,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中国电视年度掌声"等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