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贺(公元七八九——八一六年),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是没落的唐代宗室后裔,父亲是个边疆小官,早死,他从小跟母亲度日。李贺有着反潮流、抗世俗的精神,奋发向上为国效劳的抱负。但在腐败政治的压迫下,一生很不得意,只作过九品奉礼郎的小官,二十七岁就郁郁地去世了。他是唐代中期一位杰出的具有法家思想的进步诗人。  相似文献   

2.
在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唐代诗坛中,李贺诗歌是一朵独具风采的奇葩.它的奇姿异彩吸引着千百年来的好些读者,然而对它的品评,特别是对思想成就的评价,差异至大.唐代的杜牧在肯定它千姿百态、眩人耳目的艺术特点之后,有理不及骚的惋惜.赵璘则认为:“李贺作乐府,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因话录》).清人姚文燮却说:“贺之为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昌谷诗注自序》).解放初期,有人把它目为唯美主义逆流的代表加以否定,“四人帮”横行时,李贺又被捧为“法家诗人”,备受推崇.粉碎“四人帮”以来,卸下了“法家诗人”的帽子,但对李贺诗歌的评价仍是多  相似文献   

3.
在“四人帮”为了其阴谋政治的需要而拉起的法家队伍中,有李贺一名。李贺被戴上这顶桂冠,其主要根据就是他在《秦王饮酒》一诗中写了“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的话。据说这两句活“塑造了秦始皇的高大形象”。谁要是否认这一点就说是“歪曲了秦始皇”,“抹杀了李贺诗歌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杜甫(721-770)一生爱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是他这种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他的最高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却使他难以施展这一政治抱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他渴望统一,渴望安定,这种渴望进而转化为对三国时诸葛亮那样的军事天才的仰慕,他在诗中多次咏怀诸葛亮,有着深厚的诸葛亮情结。公元759年底,杜甫逃出叛军包围的长安,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筑草堂定居。…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文艺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作为文艺形式一种的诗歌,同样如此。李贺就是唐朝中叶一个密切配合现实政治斗争进行创作的法家诗人。他的诗歌反映出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对孔孟之道充满了“刺”,具有鲜明的反儒思想。李贺生活于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这时的唐朝经过了安史之乱已由鼎盛时期急速地走下坡路。大地主阶级更加残酷地巧取豪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生活痛苦,阶级矛盾激化,一片腐败没落的景象。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局面,革新派王叔文、王伾等力主改革,但在当时反动儒者、宦官和藩镇的反扑下,不到半年便以失败告终了。反动儒者的复古派,竭力宣扬孔丘鼓吹的分封制,为藩镇割据制造舆论。法家人物则与之坚决斗争。李贺二十岁时,柳宗元《非国语》问世,李贺去世前后,柳宗元写成《封建论》、《答刘禹锡天论书》等法家思想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代中期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早熟又早逝,一生只作过九品小官,27岁便郁郁而死。李贺所写《马诗》共二十三首,这组诗大都是通过咏马,赞马,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所选自《马》是组诗的第五首。对这首诗,清人姚文燮评曰:“边气未靖,奇才未伸,不禁雄心跃跃。”方举世也说:“大漠沙似雪’,此言  相似文献   

7.
呕心沥血,错作沤心沥血 错句:他从教数十年,沤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 辨析:该成语来自《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和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很勤奋,更了解他身体很差。  相似文献   

8.
《昌谷集注》是清初姚文燮为李贺诗集所作的注本。向以才高命短、诗风奇诡著称于我国诗史的李贺,的确是难得的天才诗人。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但天赋和勤奋补偿了他,使他的诗达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很高的艺术境界,诚如毛主席所说:“很值得一读。”然而由于审美观点的差异,再加贺诗优点突出、缺点也甚明显,或毁  相似文献   

9.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他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他从有国之君一下子沦为阶下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他终日以泪洗面,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托写斯·葛雷(ThomasGray)一生虽只写过十来首诗,但他却为18世纪的英国,也为世界奉献了一首最著名的诗篇——ElegyWritteninaCountryChurchyard(以下简称“Eleyy”)。正是该诗使他成为美国18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不慕功名,曾谢绝“桂冠诗人”的称号,一生绝大部分时  相似文献   

11.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6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7年)。他是唐皇室远支,少年时即名动京师,但后因避父“晋肃”讳被迫放弃进士科考试,只做过奉礼郎这一九品小官.在政治上毫无作为,二十七岁便郁郁而死.是一位才高命短的诗人,诗坛历来称其诗歌具有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但是李贺诗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针对着唐宪宗元和年间形势而反映出的史实、表现出的进步思想内容,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通过李贺诗中反映的史实分析一下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贺诗中的“老”字胡淑娟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中说:“(李贺)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启刻,法当夭乏。”其实,李贺诗中“鬼”、“泣”、“死”、“血”四字出现频率并不高,说其“喜用”也是较其它唐代诗人的作品而言。但有一字,却在李贺诗近六...  相似文献   

13.
姚文燮是清初有名的诗注家,他在他著名的《昌谷集注》中采用了一种“以史注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其实,他的“以史注诗”就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文本存在的“情节化操作”印建构来服务于文学文本。其主观意图就是通过史料的解释、发挥来重塑李贺,进而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营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精神在清初思想的大混乱中赢得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姚文燮的“以史注诗”就是力图在历史背景里对文学文本进行挖掘,从而找出所谓的“意义”。他这种极具功利性的行为壅塞了李贺诗歌的审美空间,消解了李贺诗歌的想像层面。  相似文献   

14.
在群星璀灿的盛唐诗坛上,李贺的名字格外耀眼。他一生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岁,却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诗的创作,在中国诗史上放射着迷人的光华。李贺有理想,有抱负,苦吟疾书,才华横溢。他七岁能诗,十五岁即以乐府诗闻名于世。有“少年心事当拏云”(《致酒行》)的壮志,有“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的雄心。年轻的诗人常以骏马、宝剑、翠竹自喻,渴望“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但是,他的遭遇却十分悲惨。科场遭毁阻塞了仕进的道路,奉礼郎的薪俸不能糊口。在贫病交迫的情况下,他用全力作诗,以诗抒发怨愤,倾诉被压抑人们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具有法家思想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都很有特色。但是,长期以来,李贺作品的思想意义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有些人只着眼于他的诗歌艺术的诡奇壮丽,和善于讴歌“昆山玉碎”、“芙蓉泣露”、“凉夜波间吟  相似文献   

16.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这位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创作生活也不过十多年,但从其遗留下来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篇来看,他已具有一般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成就。他的作品虽然不如屈原、李白、杜甫的作品那样享有盛名,但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异花,很为当世和后代的人们所称道,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18.
几乎在每个时刻、每个地方,生活都在向我们展示着鲜活的语言,只不过,我们对此常常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罢了。提到学习语言,人们总以为,那是语文课堂的事。而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唐朝的李贺只活了27岁,却能成为一代大诗人,这跟他十分注意向生活学习语言有关,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李贺字长吉)中写道:“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它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李贺骑驴觅诗的故事给我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否指导学生.像李贺一样从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大部分生涯在书馆中度过。他一生从事的是教师职业,除了在王村和丰泉乡等处各教了几年书,康熙十年(公元1679年),他又设帐子淄川西铺村华际有家,直到康熙四十年才回家养老,其时年已七十。他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主要是他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在教书之余写成的。以说狐道鬼而著称的《聊斋志异》,采用幻想手法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表现作家的政治、伦理、哲学、宗教、民族思想以及对科举制度与妇女、爱情、婚姻的看法,还有他的教育思想,也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作家对所熟悉的教育生活的描述,我们不难…  相似文献   

20.
“贺诗巧”     
朱熹说:“贺诗巧”。(见《李贺诗歌集注》17页转引自《朱子语类》)这个“巧”字确实概括了李贺创作手法的重要特点。他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十分巧妙。读长吉诗就象走进了美丽的园林,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不禁为诗人巧妙的用心和大胆的创造所倾倒。李贺善于用生动的形象把来自生活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他在感受生活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