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佳婷 《学子》2013,(10):80-81
传统语法过于强调句法,忽视了语义,对动词的分析停留在句法层面。而配价语法打破了主谓核心说,从以动词为中心出发,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并将语义引入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用配价语法解释英语动词,不仅可以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减少二语习得中动名搭配与名动搭配的失误,而且对英语动词的教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英语句法的模糊性可以分为三类,即宾语、状语和补语的模糊性,主语、补语和状语的模糊性,状语和补语的模糊性。在英语翻译中,遇到句法模糊的句子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对其进行分析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意思。为达到语言交际功能最大化,可以采用求似法和判断名词或短语性质的具体方法,准确把握英语句法的模糊性翻译,实现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丽 《考试周刊》2012,(55):28-2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民众外语水平的提高。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在语码转换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研究从实现“AIDA”原则、实现辨别功能、增强洋化效果和填补词汇空缺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有所创新。分析结果表明,在广告语篇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4.
微博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维索而伦提出的顺应论为基础,结合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对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新浪微博网页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语料,探索语汉英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动词不定式补语与汉语“兼语”都具有宾格性特征,在这两种句式中第一个动词授予后宾语的赋格,而这两个深层结构都给第二个谓语提供了逻辑主语。在句法层面上,两种句式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6.
报刊杂志中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社会语言学界已成为深受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旨在解释报刊杂志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频繁的语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功能,并且指出报刊杂志作者要避免对汉英语码转换的滥用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人们应当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报刊杂志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7.
邵伟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5):29-31,35
英语介词被动句经历了从"直接被动"到介词被动、复杂介词被动和短语介词被动等主要发展阶段.能够使用介词宾语进行被动转换的有介词动词、不及物动词 介词、复杂介词动词和短语介词动词等四种动词形式,它们之间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英语句法存在模糊性跟客观世界的形成、英语语法规定的人为性和英语表达的无限性密切相关。因此在英语的很多句子中,补语和状语、系补结构和被动语态以及状语、宾语以及补语在句子中都存在模糊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英语句子分析和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句子模糊性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的理解句子含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习者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般过去时习得中会出现很多不足,配价理论认为动词习得不仅仅是动词形式与结构的学习,而应该关注语言的实用性与交际性,配价理论关注句法语义范畴,因此其在动词一般过去时的习得上拥有先天的优越性。论文在此基础上用SPSS18.0对英语动词一般过去时的习得进行考察,通过语义过滤,语义蕴含测试等论证与分析英语一般过去时习得中配价理论的优势,以期能更好的将配价理论应用于一般过去时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日常会话中也大量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本文以大学生日常会话转换为语料,对汉英语码转换功能、语言特点、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具有引用功能、回避功能、方便功能、强调功能、靠拢功能和个人风格体现功能;其语言特点体现在转换规模为句或大于句时使用英语语法结构.转换规模小于句时部分使用英语语法或完全使用汉语语法结构;影响大学生会话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因素既有参与者个人因素.也有会话场案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指出语码转换中现存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并简单介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既得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的案例分析分成两部分:课堂语码转换和校园交际语码转换,着重对校园英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系列案例进行了试行性分析,试图在这个前人很少研究调查的领域取得进一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英汉状语由大体一致的句法成分来充当,具有类似的句法功能。英语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汉语状语在句子的位置比较固定。对《葛底斯堡演说》英汉语文本中的状语考察显示英汉状语在语义指向上是类似的,除了能指向动词和形容词外,也能指向做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对比分析也发现为了适合目的语的规范和习惯,译者有必要对原语的状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调整,因而,翻译可能导致状语语义指向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一系列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语言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结合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使用情况,量化地从策略性、应用性、习惯性和心因性四个角度考察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及对语境的主观认知所引发的语码转换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6.
中英混合语作为一种语码转换现象,在当今的交际语言中广泛存在着。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和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角度可以分析“hold住”这个网络流行的中英混合语的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17.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言语行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口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期对语码转换社会功能的理论框架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18.
英语短语动词(English phrasal verbs)是英语成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结构上的固定性、意义上的完整性及使用上的离合性是现代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短语动词在小说《老人与海》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讨论在概念功能中,英语短语动词可表征的经验类型以及短语动词之间以何种逻辑关系促进小说的生成与主题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杜爱玲 《海外英语》2012,(2):19-21,32
Adopting corpus-based approach, the use of copular verbs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is studied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LEC and the LOCNESS. The main findings are: 1)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under-use copular verbs; 2)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select a limited variety of copular verbs; 3) Types of complement after most copular verbs used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lack variety; 4)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use less various and more simpler complements than native speakers.  相似文献   

20.
从Halliday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语域理论角度和于国栋的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的语言顺应理论角度对中文歌词里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受语域和语言顺应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