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历史上,不少艺术家书画皆擅,"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特有的现象与传统。尤其是"文人画"崛起以后,书与画的联系更加紧密,"引书入画"使书法成为绘画的重要元素,也成为千余年来中国画审美的主流。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书法家长期从事绘画创作的影响,绘画中的某些审美元素和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文人画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发展了张彦远"以书入画"的理论:从人物画推及山水、花鸟扩大了题材,书法笔法、笔意入画更是影响深远,为文人画"以书入画"理论在元代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书画同源对文人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受书法的影响很大, 历来的文人画的画家都在探索以书入画的各种可能。为此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画何以有水墨山水的兴盛, 有文人画的崛起, 可以厘清中国画发展当中艺术转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范美俊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1):83-85,73
美术界普遍认为: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文人画与宋代院体画为主流的画风大不相同,这是蒙元入主中原后给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绘画上变异的直接结果。但奇怪的是,元代画家的观念和对笔墨的追求与前代并无大异,这可以从黄公望所著的《写山水诀》中得到印证。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分析来管窥元画家、特别是黄公望本人的绘画观对前人的承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它具有重视笔墨趣味,体现文人情趣,诗书画印结合,以书法入画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线造型”是中中国画艺术的特质。在中国画艺术中,绘画中的线条不仅袁现外在事物的形,而且被赋予了更深沉的精神性的意味。它一方面来源于画家个性气质的反馈,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书法性的独特的审美意境。陈子庄的艺术充满了线性意味的特征,其独特的“简”笔绘画。造就了其绘画独特的精神性风貌。以书入画使其绘画充满着书法性意味。而其田因诗话式的意境使其缭画内在的“意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的绘画美学观以“古意说”、“书画同源”论为主,在当时针砭时弊,扭转了一代画风。本文主要将他的“古意说”与他的绘画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力求对他的绘画美学观和绘画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书画历来强调书法对绘画的作用,却忽略了两者间的彼此影响。宋元以后的"引书入画"理论,对新兴的水墨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绘画中线条内结构的丰满和自律。宋元以后,中国画墨法、水法迅猛发展,同时,通过"引书入画"的旧途反馈给了书法,使书法、绘画成为一个回环往复的链条,书法的墨法成  相似文献   

9.
在元代特殊的环境中,宋遗民画家呈现出“隐逸”、“复古”等思想状态。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遗民画家在绘画风格上多强调“写意”,追求“逸品”,以此寄托自己的丧国之痛和超脱的态度。宋遗民画家在画风与追求上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元代文人画的兴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书法家和画家,在艺术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和追求古意,他在艺术上的大胆尝试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并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一个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民族压迫与民族反抗充斥着整个社会,元代文人处于社会的底层,为了表达他们的愤懑与不满,文人画家们借绘画来宣泄感情。表达主观意趣.他们在“时代苦闷”中转向自我反思、自我关照,并加强了对自由的要求、对自然的皈依、对隐逸生活的怀念。秉着这种精神,元代文人画家们在绘画领域反俗尚雅,打破传统束缚,发挥个性自由,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7,(3):123-125
元初大家赵孟頫提出"古意"论和"以书入画",借复古以创新,继承并发展了北宋中期文人画理论,是元代文人画风的真正开启者。他的美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确立了元代文人画在画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联系汉字文化。激发练习书法的冲动 书法教学不能割裂其文化内涵,当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寻根求源,以增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学习书法的强烈兴趣。教学中可结合时机向学生介绍“张旭披发狂草”、“智永秃笔成冢”、“右军墨宝换鹅”、“萧何深思题匾”等古代书法家的趣闻轶事。而浩如烟海的历代书帖,更为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形神兼备”“尤重传神”的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是空前的独创。东晋以来,研究这一理论者各代都有,但成就不一。延及北宋,经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的倡导和努力,这一理论更为画界所重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其书法,人称“苏体”,为“宋四大家”之一。其绘画,开宋以后的文人画风,尤其是画论很有卓见,成就超越画作,在中国古代画坛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马向辉 《新疆教育》2013,(12):10-10
元代山水画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立意。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日:“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绘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画史所谓的“尚气重韵”,是说“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孙倩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70-71,74
宋代绘画主要以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但在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开始引入了"以书入画"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从单一的艺术门类逐步发展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一门综合艺术。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艺术倾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即书画形式的融合和书画精神的融合。这一艺术倾向虽然在当时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它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元代绘画吸收了传统美学思想,艺术风格上实现了转变,确立了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的“文人画”这一新的绘画形式.文人画在元代尤其是元代晚期在画坛舞台上占据主要地位,其风格也在此时成熟.这时期尤其是元大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属于中国画的范畴,是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衍生的产物,属于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文人画包含了诗文、书法、绘画及篆刻四大艺术,集中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九世纪绘画思想之处于凝滞状态 ,与复古思潮大有关系。但凝滞并非不变 ,在凝滞中又有缓进 ,表现在 :深入反思山水画“南北宗”论 ,为合理的继承破除了理论障碍 ;因碑学、篆刻的发展 ,援书入画 ,造成“道、咸中兴” ;吸收新技艺以改变正统 ,使文人画走上通俗化道路 ;在中西文化碰撞中 ,开始思考“体”、“用”关系 ,成为 2 0世纪国画改革的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