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訏的小说抒写着心醉神迷的诗性世界,发掘生命深层的神秘体验。诗性浪漫主义是徐訏小说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与神或上帝之间进行交流对话进而完成对自我的找寻;一方面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圆融境界对人性中世俗欲望的认识与摈弃而完成自我追求的提升与升华。徐訏从对上帝的崇拜、对彼岸的向往转向对此岸的关怀、对现世的超脱,对人生的深幽与神秘进行着形而上的探索与找寻。  相似文献   

2.
徐訏的小说抒写着心醉神迷的诗性世界,发掘生命深层的神秘体验。诗性浪漫主义是徐訏小说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与神或上帝之间进行交流对话进而完成对自我的找寻;一方面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圆融境界对人性中世俗欲望的认识与摈弃而完成自我追求的提升与升华。徐訏从对上帝的崇拜、对彼岸的向往转向对此岸的关怀、对现世的超脱,对人生的深幽与神秘进行着形而上的探索与找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学史上,萧乾是一位风格独具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大量存在着超常规的陌生化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为语言文字灌注了蓬勃的生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和感觉,而且富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为他的诗性小说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而言,晚清小说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由于晚清社会"人的意识"整体性缺失的制约,晚清小说不可能表现出诗性"为人生"的本质性意义;另一方面,晚清小说存在的风景描写和美感色彩,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性意义且和"五四"文学存在着勾连.在此意义上,晚清小说可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前诗性"阶段,预示了诗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对于萧乾来说,童年记忆作为生命体验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仅始终围绕在他的情感世界周围,而且通过儿童的视角自觉地转化成他小说创作的一种思维模式,最终成为他的小说创作之源。特别是探究萧乾小说儿童视角叙事的动因与儿童视角的叙述功能,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与体会作家对于人生百态的理性审视和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6.
从废名小说中的中心意象、言说策略两个角度。揭示废名对现实人生的诗性关照是借助“彼岸意识”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探究废名对现实人生的诗性关照,其实质是对苦难的化解和对现实的对抗。废名的小说着眼于彼岸意识的诗性书写,给当代审美功能缺失的中国文学以诸多启迪,这正是废名的文学史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余华在他的小说《活着》里,通过人类对命运不断抗争的描述,诠释了生存与死亡这一永恒悖论下个体生命的人生选择与精神世界,暗含着基督教的原罪意识。  相似文献   

8.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小说中存在着个体意识与国民意识对立、女性意识与男权意识碰撞、生命意识与死亡意识对抗等文化冲突,形成了一种复义结构,这些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无限的阐释与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强烈生命意识的小说。生命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死亡意识、时空意识、诗意人生。魏晋士人面对死亡有一种超然态度,忽略肉体生命的消亡,更看重精神生命的养成。时空意识使他们在有限中追求无限。他们崇尚玄远旷达的情怀,追求人与自然水乳效融的诗意人生。其生命意识生成的根源是魏晋玄学。  相似文献   

11.
萧乾作为"京派"大师沈从文提携起来的后起京派作家,不仅在文风上与沈从文等人有所相似,在死亡意识上也有所相近。萧乾承认死亡的终极性和必然性,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死亡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受童年悲惨生活经历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张文初的"本然性生命体验"有关;此外,京派成员的死亡意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萧红小说中悲剧意识的深厚意蕴不只表现在多层面上的悲剧性感悟,更突出呈现为对生命悲剧的不屈抗争和执着超越意志。因而对民族原始生命力的张扬和对人生理想形式的追求成为她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寂寞既是她的气质,也是她的诠释。萧红的寂寞意识决定了她的小说精神特征:童年母题、女性视角、生命主题。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来探讨萧红的寂寞意识与其小说精神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平民作家"的老舍其实具有独特的精英意识。因其不同的生存语境,这种精英意识在不同阶段的小说中呈现出动态的流变。寄予在"二李"身上实干的精英意识,与老舍独处英伦,渴慕西方文化的境遇有关。小蝎和大鹰精英意识的缺失则隐含了老舍对现实境遇的失望和愤怒;瑞宣和钱默吟经过精神裂变,成长为民族精英,则说明经过民族战争的洗礼,老舍的文化更新意识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巩占龙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16-17,23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中,萧红以独特鲜明的文体风格和描写女性意识的深入成熟而独树一帜。她的小说,通过对贫苦妇女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她们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状态,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迫害和践踏,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杨云  袁英 《海外英语》2012,(11):202-203
Shen Congwen and Thomas Hardy are both known for their regional novels,Hardy for his "Wessex" novels,and Shen Congwen for his "World of Xiangxi" .Both writers display a sense of transcendence and wandering in their female characters.Both Xiao Xiao in Shen Congwen’ s Xiao Xiao and Eustacia in Hardy’ 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ranscend th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f their times,and experience a consequent wandering.But the ways of the two writers in presenting their heroines is quite different.While Xiao Xiao was mentally active but did nothing excep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system,Eustacia’ s thought was followed by her own words and actions.  相似文献   

17.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对施蛰存小说的研究,多聚焦于他作品精神分析创作方法的运用、小说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而忽略了隐藏其后的现实价值意义,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小说无现实价值意义。讨论施蛰存小说中的生命本真意识,分析他的小说对于自然生命形式、人性的肯定与呼唤,对于压抑、扭曲人性的批判,探讨作人主义精神的关怀,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他的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受海洋微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的影响,形成了目的论和非目的论的哲学观.在非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前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的特征,即小说主要用客观、生动的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富有冲突性的对话来叙述故事,它们具有电影的视像性和戏剧的对话性,因此可以称之为"电影小说"和"剧本小说".在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后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多元的特征,作品达到作家所希冀的宏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