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铁凝是以《哦,香雪》为标志正式登上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小说在作家主体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追求上,表现出“五四”时期以冰心、丁玲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审美意识追求上所具有的典型特点。然而,铁凝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和作家主体审美意识自觉追求的互动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从对“少女时代”审美风格的向往到逐步走向女性文学个性化追求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2.
孙犁是现代文学史上富于个性的作家。他以作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体验,以女性为审美对象,以战争为创作的大背景,创作出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形象,温柔的女人,诗化的战争,以人性的笔触给现代文学留下了浓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活跃和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文学观念关系密切。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而洒脱的,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着力追求生活质量。在文学观念上。她们把写作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为文学只能是作家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自然表露,作家的责任感应该是对审美的自觉把握和在作品中熔铸作家一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女性散文自“五四”以来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当代都市女性不仅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还在散文的写作上独具特色。本文从内容、情感和语言上分析了当代都市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总结了其独有的审美特征,肯定了当代女性散文独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叶松青 《文教资料》2006,(27):88-89
几千年来,典型的女性形象多由男性作家创造。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男性作家赋予,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世界对男性作家来说终究是一个外在世界,本文将从现代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性的视角。一、男性作家注视下的内涵现代男性作家通过文学这一途径,试图为现代女性构建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女性观念与意识。男性作家以代言体塑造的女性形象,虽不乏成功的范例,却往往在其注视下,承载了原创者的家国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今天,当我们再次去审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子形…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构成其创作特色,影响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男作家往往居多。巴金,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位。他塑造的系列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形象的变迁与作家融铸其中的审美理想,恰好反映出巴金心灵深处虔诚、纯真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徜徉于中国现代文学画廊时,对男女作家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就会发现,由于男女作家在生理、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伦理道德观念、审美心态和情趣上都有着差别,这就使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时代的女性书写已成为当前文学的新景观,对女性小小说及其明显的世态审美性进行有效解读,将有利于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促进女性作家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倘徉于中国现代文学画廊时,对男女作家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就会发现,由于男女作家在生理、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伦理道德观念、审美心态和情趣上都有着差别,这就便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女权主义角度考察新时期中国女作家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常常被视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但女性作家在融入整个文坛合奏的过程中,的确还触及到了女性的某些特殊问题。在时代的开放态度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触发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温柔敦厚到乖戾尖新的转变过程中,不同女性作家仍然做出了各自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内蒙古男性作家的女性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内蒙古当代小说创作中发现 ,男性作家在其艺术建构中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但在女性审美理想方面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本文从这一点入手 ,阐发了他们充分肯定女性在两性完整的社会里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 ,以“真”、“善”为审美标志 ,铸就和再塑了无数负载着他们的审美理想的女性形象 ,高扬了女性人格操守美的力量的观点。并在分析这一力量中诸多构成因素与特征 ,寻找其坚韧、宽厚、无私等一些根本因素 ,推衍、融入于凡俗人生、爱情婚姻领域等审美的创造中 ,寄托了男性作家以此疗救人类弊病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美丽清纯、秀外慧中,才智超群、识见不凡,勤劳治家、百事和顺,情深意长、忠贞不渝,沉着机智、勇于抗争,寄寓着蒲氏对女性的期望,体现出作家的审美理想和非同寻常的识见,开拓了女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作家笔下,一直不乏弱女子的身影,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与大多数男作家以批判社会为主不同,女性作家在探寻和思索弱女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时,主要是从两性关系入手。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她们笔下的弱女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究其实质始终未曾改变。如果不彻底改变女性的依附地位,那么弱女子的悲剧还会上演。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时期文学革新的意识增强,文学开始崇尚声色之美。在这个特定时期产生的宫体诗,是作家为了摆脱玄言诗的影响、山水题材的束缚,追求"新变"的产物。注重女性审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宫体诗产生之际所追求的诗歌理想。尽管宫体诗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有许多描绘女性及其与女性相关物事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女性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的代表作。以女性主义为审美视角,通过对小说中葛里叶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能够探索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而以葛里叶为代表的女性只有掌握话语权才有机会为自己的需求和自由发声,才能有机会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美丽清纯、秀外慧中,才智超群、识见不凡,勤劳治家、百事和顺,情深意长、忠贞不渝,沉着机智、勇于抗争,寄寓着蒲氏对女性的期望,体现出作家的审美理想和非同寻常的识见,开拓了女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文本接受者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 (父 )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 ,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 ,走出困境 ,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 ;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 ,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 ;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 ,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 ,力求表现和谐的人性 ,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女性写作从压抑走到勃兴,引起轰动,但无节制的爱欲描写引发文本的审美偏移,从勃兴走到困境。女性作家应冷静反思,调整自己的审美方向,从困境中突围。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