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女权主义角度考察新时期中国女作家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常常被视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但女性作家在融入整个文坛合奏的过程中,的确还触及到了女性的某些特殊问题。在时代的开放态度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触发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温柔敦厚到乖戾尖新的转变过程中,不同女性作家仍然做出了各自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2.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女性文学研究成为一时的学术时尚。但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概念混乱的缺失 ,研究者在什么是女性文学一点上似乎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统一的认识和界定。因而 ,任何一部女性文学研究专著如果不首先对女性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作出一番澄清 ,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工作陷入一种类似于搅混水的研究。赵树勤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她自己对女性文学的理解 :“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为自觉写作主体的 ,并以与男权世界抗辩作为写作姿态、以解构男权文化秩序为要旨的、表达女性独特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这样的界…  相似文献   
3.
<正>假如以刘索拉、徐星、陈染为代表的作家作品描述了人在现代文明座标系中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的话,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寻根文学大潮则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对我们民族文化精神自我的寻求。首先标举寻根文学大旗的韩少功即说:“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在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特质方面,我们有民族的自我。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乍看来寻根文学的某些理论阐释和题材后瞻现象似乎给人以嗜古和返古的印象,而且也确实引来过某些批评家类似的批  相似文献   
4.
"文革"后中国的写实文学创作主潮,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递嬗与变异。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文化语境中,三股写实文学潮流承载了当代中国的集体经验与社会记忆,既表现出与现实生活同步、结盟的审美趋向,也呈现出各自的思想观念与艺术表现的局限。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在与现实和历史的多重纠结联系中,于写实文学中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创作之路 ,总体上可概括为从单纯到“杂色”。从他的创作中 ,不仅可以看到一代人的成长之路 ,而且可以看到中国当代一个有代表性作家的心路历程 ,其创作从单纯到“杂色”的发展 ,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 2 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求解电磁感应能量问题时,经常用到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整个电路产生的焦耳热这一结论,但是如果生搬硬套,不从本质上弄清能量的流向,就容易造成逻辑上不够严密的问题,造成错解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整个分析过程和能量流向的来龙去脉,让学生透彻地学习与掌握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若不这样就会对物理过程产生误解,并导致...  相似文献   
7.
Playfair密码是对称加密中多表加密的一种,针对其原始算法存在的3个缺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给出了改进后的算法.对比表明:改进后的加密算法比原算法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素数在网络与计算机安全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在RSA公钥密码中,构造公钥与私钥需要选择一个较大的素数,通常长度达到成百上千位.对经典的判断素数的算法进行了改进,根据不同情况,改进后算法的效率是经典算法效率的10/3或5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期盼和呼唤,一方面促成了中国文学力图迅速回到真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轨道,一方面也促成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抗。意识流小说创作提供了迥然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想象。虽然总体上,"文革"后中国文坛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只是昙花一现,但对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潜意识描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仍给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国文学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