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萧洁 《家庭教育》2010,(1):26-27
换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也是孩子的一次成长蜕变。父母除了要关心孩子的牙齿健康,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关心体谅这一阶段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障碍。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搞清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工作。一、疏导孩子心理障碍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心理障碍的清除必须坚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疏导心理障碍,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健康地发展,因此在疏导心理障碍时,必须符合孩子心理特点,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依据、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能耐心正确地研究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摈弃主观武断的做法。  2.主动性原则疏导…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毛病或问题,需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疏导和训练,为此,父母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遵循孩子发展的次进规律,使教育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水平”;要遵循孩子心理规律,使教育方法与孩子的心理脉膊合拍;要遵循孩子发展的个性规律,区别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趋近的结果。为达成结果,离不开沟通。孩子需要疏导,家长更需要疏导。毕竟,作为家长,他们是第一次经历孩子上高中。虽然我比家长年轻,但高中三年这一特殊阶段的体验要更多。  相似文献   

5.
单亲孩子的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用爱心滋润,激励自信,疏导帮助等方法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使他们理解老师的善意劝告,从而打开他们的心扉,把爱的阳光洒遍每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田,使他们都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要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管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的品德修养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严格管理,使孩子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要尊重人格,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家长对有这种想法的孩子要加以疏导,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对孩子进行疏导时,要注…  相似文献   

7.
张玉海 《新课程研究》2009,(10):178-17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学生与家庭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可或缺。因此,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在和孩子共同的生活中,要多学教育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疏导、教育孩子,使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保持理性,既要掌握教育方法,又要时时留心孩子的成长;既要注重言传,又要注重身教;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公正、理性的理念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相似文献   

10.
渴望亲情现在的家庭多为三口之家,大多数具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带来的生活压力,因此,对孩子关注普遍不够,有的干脆将孩子扔给学校、保姆。其实这世上没有一种感情能替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孩子希望父母能够多抽点时间,坐下来一起聊聊天,增加相互间的信任感;孩子希望感受到父母之爱,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能及时疏导,这样就不会有孤独感,从而建立一种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4):11-12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做着最繁琐的工作。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才会收获孩子的喜爱。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给他们以宽容;当学生犯错时,允许申辩,给学生以申辩的权利;多多交流,给孩子以心灵的慰藉;与学生打成一片,给孩子以内心触摸;善于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心理疏导,真正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孩子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心理负担,是完全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理解孩于,然后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下面谈谈我对两件事的处理方法,和家长们交流。在第一天的家长陪伴半日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户外活动后,老师准备发糖了。我带孩子去洗手,回来时看见老师正拿着一个小布熊亲旁边小朋友的脸,一个一个亲过去。我的孩子立刻不高兴了,生气地噘着嘴。我心里很明白,连忙问他:“怎么不高兴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疏导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二是关注弱势群体,给予其更多的情感关怀;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对弱势群体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四是要鼓励弱势群体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全方位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4.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幼儿整个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前提。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有利于情绪疏导和个性健康发展,这对于孩子将来参与竞争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讲平等讲尊重前,要先给予孩子说的权利,培养孩子说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春雨     
父母和教师,谁不希望孩子成材?但既然是孩子,则难免有稚气,还会有缺点错误。问题是要善于疏导。外国有个叫彼得的孩子,相当活泼,又十分淘气。十岁那年,他帮家里做了事,写了一纸帐单放在母亲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付出,良好的师德要做到为人师表,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孩子;关注孩子,以自身的爱心感染孩子;引导孩子,以平等的方式帮助孩子。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首先要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能够拥有一颗童心,性格温和的人;一个关注孩子认知发展,更关注孩子的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的人;一个甘愿蹲下身子与孩子视线平等,甚至能老老实实、恳恳切切、恭恭敬敬向孩子学习的人。多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作为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架通师生情感的天桥;要以身作则,讲究诚信;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周静 《考试周刊》2012,(75):189-189
孤僻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障碍.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帮助这些幼儿,关爱这些幼儿。首先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其次是关注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并重视孩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失意时,我们一定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他走出困境,感受人们对他的关怀和爱,让孩子感受自己的重要.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