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馆展览学习单是引导观众参观和自我学习的资料,运用在馆校结合中,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参观和学习的有效工具。馆校结合中适用的学习单既要有科技馆的特点,又要满足学校的需求,因此,基于展品引导探究并对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馆校结合学习单的显著特征。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馆校结合中,开发基于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探究式学习单的必要性,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类学习单的特征。同时,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本文着重介绍了“分解展品,逐步引导”“还原故事,探索重现”“知识升级,层层递进”三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场馆与学校的合作是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鼓励多学科知识领域的整合,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整合的特点,与馆校结合不谋而合。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分别针对活动室和展厅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该活动围绕五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的“光的反射”主题进行设计与实施。在活动室的教学中利用6E教学模式,包括:参与、探究、解释、拓展、丰富和评价。在科技馆展厅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准备、找朋友、认识朋友、了解朋友、挑战讲解员5个环节。研究表明,设计的学习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分析的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总馆自开馆以来涉及读者到馆行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读者到馆行为的现状、规律及问题,找寻其形成原因,并为改善读者服务工作成效,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中以“实践”取代“探究”的错误认识与“伪探究”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馆校结合STEM教育、科技馆资源之间的联系出发,对馆校结合STEM教育进行再认识,提出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基本特征为“聚焦《课标》重点科学概念,以科技馆实物展品为教学资源,还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浸入故事情境,在‘问题’‘兴趣’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美国用于评估课程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一致性的教育者评估教学产品质量量规(EQuIP),并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发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单元为例,阐明量规的使用方法。从对接NGSS三个维度的角度总结量规的特点,为我国馆校结合课程的开发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馆校结合课程不仅要在教学的内容上,还需在教学的理念、目标、方法上全面对接课标;其次,馆校结合课程需要以学生及其学习为中心,注重课程资源、教学的目标、方式、评价的整体设计,深入地对接课程标准;最后,需要为开发基于课标的馆校结合课程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科学教育中,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组织的协作不断涌现,成为拓展学生科学学习机会、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科技馆作为社会重要的非正式教育场所,“教育”已成功跃升为它的首要功能,而馆校合作是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馆校双方开战有计划、有组织、有设计的“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对于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场馆的教育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对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中“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的策划、实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今后我国场馆开展团队活动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7.
晋勇 《大观周刊》2012,(4):204-204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着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剩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研究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参与《信息检索》课程学习与个体特质、组织环境、课堂设计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预调查和专家调查,形成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测量量表。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关键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个体特质、组织保障、组织认同、课堂设计等变量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作为前置因素的个体特质、组织认同、组织保障变量相互影响;组织认同和个体特质不仅直接作用于课堂设计,还通过课堂设计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发挥积极而显著的作用。本文认为采取完善支撑环境、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设计以及加强课外实践等措施可促进大学生学习,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读者到馆率低下原因及改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中学图书馆学生到馆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探讨提高学生到馆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碎片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科学教育领域逐渐关注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对学生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馆作为青少年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提升其活动质量、推动馆校结合的发展,也应尝试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视角,以合肥科技馆“锥体上滚”活动为例,解读活动流,剖析活动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以及活动资源,探讨科技馆教育活动融合学科核心概念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防疫:我来‘罩’”是面向小学生设计开发的“馆校结合”教育项目。该课程以“问题—发现”模式引导探究式学习,为参与者创造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将“问题—发现”引导的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参与此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发现、收集信息、推理分析、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等相关的方法和能力,强化了以“实证”为核心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甘肃省图书馆电子化信息系统设计为例,分析讨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现状及设计实施方法,以甘肃省馆为样板,给出了省馆信息系统设计的一个模式及网络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1985,(2)
1.领导班子坚强馆风好领导团结、事业心强、党风正、作风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馆方向,全面贯彻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政治思想工作坚强有力,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科学文化和图书馆业务,进行职业道德、文明行为、礼貌语言的基本训练;思想解放,勇于革新。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模式及过程的分析,构建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激励模型,有效控制共享系统中各主体的共享行为。针对高校图书馆本身的特殊性,从教育部作为管理者的视角出发,讨论实现馆际资源共享的激励过程,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在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中的行为趋势。  相似文献   

15.
10月13日下午,省档案局(馆)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称“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省档案局(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局(馆)长王立忠同志作动员,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一指导检查组组长李步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指导检查组成员,省档案局(馆)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动员会,省档案局(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局(馆)长韩李敏同志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6.
聂利芳 《大观周刊》2011,(22):135-135,120
教师的行为反馈包括在知识、情感、评价等方面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当前在新课改的呼吁下。高中教师不仅应扎实自己的文化知识能力,也应考虑如何把握自己的行为反馈的学生的影响。本文基于教育实践,使用了文献法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的真实反应中,对教师的行为反馈方面提出方法和意见,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模式及过程的分析,构建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激励模型,有效控制共享系统中各主体的共享行为.针对高校图书馆本身的特殊性,从教育部作为管理者的视角出发,讨论实现馆际资源共享的激励过程,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在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中的行为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2,(1):4
11月13日,辽宁省档案局(馆)7名参赛队员在沈阳师范大学参加了全省公务员基本功暨《公务员法》知识竞赛省直赛区复赛。经过现场抽签,三名上场队员密切配合、奋力拼搏,取得了第三名。比赛结束后,局(馆)领导班子为巩固前段时间学习成果,精心组织设计了与档案工作业务密切相关的50题,在全局(馆)  相似文献   

19.
科技博物馆是重要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场所,科技藏品是其重要教育资源。本文通过总结馆校结合下科技藏品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科技藏品的馆校结合之馆方特点,构建馆校结合下的科技藏品教育信息通信过程模型,进而探讨馆校结合下的科技藏品教育效果提升策略,引导场馆人员在规划科技藏品展览陈列时,充分考虑科技藏品内涵,并以此为依据重构教育活动项目设计,提升自我导向式学习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甘肃省图书馆电子化信息系统设计为例,分析讨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现状及设计实施方法,以甘肃省馆为样板,给出了省馆信息系统设计的一个模式及网络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