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师德,乃为师之品德。师德修养,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除了法纪之外,用以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由于其教书育人的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准将会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有更鲜明、更深远的影响,更为人所关注。《左传》中有句话,叫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又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要对社会有贡献的话,首先要立德,也就是做人;其次立功,也就是做事;又其次立言,就是写些书留传给后…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立"字很有表现力,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许多带"立"字的成语都是教人怎样做人的。立身处世安身立命独立自主成家立业顶天立地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不破不立当机立断立奏奇效立竿见影立地成佛  相似文献   

3.
李寿鼎 《云南教育》2010,(23):48-48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什么品位的校长,就有什么品位的学校;校长的“质量”即学校的“质量”。有人说,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则幸福一方社会。《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先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那么作为一个校长,我觉得应该要有“立德”、“立人”、“立业”的学校管理观。  相似文献   

4.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句名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从这“三不朽”可以看出,立德最重要,它是立功和立言的前提和基础。将这句话运用到教育领域,即可知道:德育是智育的起点和归宿,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学生只有知道如何做人,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做事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工作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学科教学更加基础,更加重要而紧迫。近年来班主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世纪初提出与“教师专业化”相对应的“班主任专业化”后,班主任工作问题开始得到教育理论界和普教领域的普遍重视,2004年6月教…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孙叔豹与晋国大夫范宣子有过一段关于立德的对话。范宣子问:"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孙叔豹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说的是世事流转,万物不居,有什么能成为不朽呢?其实,世间很难找到不朽之物,但人有三种行为,即立德、立功、立言所形成的精神却能够世代相传,久而不废,应属不朽。其中立德最为珍贵,当居太上首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不朽"学说。  相似文献   

7.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表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静心思考"学校教育应该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立个人美德,树健全的自然人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发展必须从培养优秀的人才着手。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关注个人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8.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3,(16):13-13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对范宣子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我们理解,“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素质和学校的发展及特色建设息息相关。学校要有特色,校长就应该有独特的办学理念,用艺术"引领"和"指导"教师,立德、立言、立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道德沉思录     
<正>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是谓三不朽。”聪明的祖先精要地概括了人生“不朽”的内容,使我们懂得了获得永恒生命的要义,但是,这里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把修身立德作为第一要义,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了而把建功立业,著书立说看作其次? 儒家大师荀况认为,“立德”是做人的起码条件,有德无德是人区别于动物草木的唯一标志。他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  相似文献   

11.
<正>"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且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占有半壁江山。"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也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强国之基,是为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语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把立德放在了做人的第一位;"厚德载物","人无德不正,国无德不兴",这一切都说明了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与维系;历史事实也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兴盛走向衰弱,无不从道德伦常开始。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德行不够,就谈不上更远的志向报复,正所谓"正己才能服人"。如何才能立德修身呢?很简单,那就要  相似文献   

13.
“立功”“立言”和“立德”是中国传统伦理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立德”是最根本的,“立功”和“立言”以“立德”为基础又体现着“立德”。三者统一,就是“内圣外王”,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的德育心理学思想是其文化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德"心理为核心,比较严整而系统。关于如何做人与作文,桐城派强调"首立德,次立功,又次之乃立言";如何"立德",桐城派主张"融德"、"恕德"、"俭德"、"养德"、"鉴德";"立德"的具体方法,桐城派主张"立志"、"践行"、"慎染"、"慎独"以及"反求诸己"。  相似文献   

15.
<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在"三不朽"中当列第一。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要采取正面教育与感化的方式,对个体进行塑造、改变和培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宋永忠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需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着手抓起,  相似文献   

16.
倪中华 《上海教育》2013,(27):76-77
《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7.
杨明  马剑 《宁夏教育》2013,(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作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是所有教育者共同肩负的重大而深远的使命。正如梁  相似文献   

18.
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法师,是近代佛教界颇有影响的高僧。他的一生,可用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评述。他宏扬佛法、一身正气,可谓立德;办学育人、结案祖庭,可谓立功;著书立说、学究台教,可谓立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层面总结苏轼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注重其在贬谪时期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在"立德"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苏轼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所建树,既对前人有所超越,又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获得了无可比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与郭吉成老师相识已逾十年。郭老师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尤其深刻,高大儒雅的他站在一块照壁之前,照壁上以飘逸遒劲的行书写着一句话:“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显然,这句话化用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众所周知,这“三立”乃是古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不朽”境界,窃以为这“三立”在郭老师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