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张艳秋 《黑河教育》2012,(12):17-17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在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乃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呢?  相似文献   

6.
周波 《生活教育》2014,(7):118-120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写作等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助于写作能力的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叶圣陶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了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总目标有好多项,其重点内容,也是要学生能读书、作文。其他各项也大都只能是学生在读书、写作中实现。而现在学生的主要问题恰恰是读书、作文。小学生大都不在读书上下工夫。初中学生没有时间读书。不喜欢读书,干脆不读书;不喜欢作文,不会作文,干脆不练作文。高中呢?据报道,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对此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语文教学,就是这么回事: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并从中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完全一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实质就应该是使用这种工具的技能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吕叔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但靠教师讲是难以能形成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非常快,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脚踏实地的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  相似文献   

13.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以下语录均摘自该书。)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  相似文献   

14.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呢?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益的课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段话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共有九篇作文,四篇小练笔,可见重视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一把金钥匙,可以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宝库。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8.
读的训练应达到的三个要求呼和浩特市师范附小杨政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语文教育书简》中作了这样的表述:“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怎样达到这个最终目的呢?叶先生又说:"唯在启发导引"。这里且不说作文,在阅读方面究竟怎样"启发导引"才能得法呢?我认为要着重在培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与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揆情度理,激发自学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