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好社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社会呢?毫无疑问,和谐社会才是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公平"是个美好的词汇,对公平的追求是人类美好的梦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和谐和平赋     
序: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然而,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矛盾和纷争,因此不存在绝对的“和”,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社会是表达自由的社会,是依法确立并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有效控制社会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有效调节利益冲突或矛盾、控制有序社会之“熵”,才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包括有两个部分:理想公正和现实公正,理想公正是公正的理想状态,也是最高级的公正形式。现实公正是理想公正在现实社会的具体表现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高级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理想公正所要达到的社会是"大同社会"、"乌托邦式的社会",也就是马克思为人类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现今社会正只是走向理想社会的一个阶段,也是漫漫人类历史集合的一点而已。未来人类理想、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由现实社会逐步发展走进的。人类是理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应该是充满挑战和浪漫主义色彩,这样人来对未来的追求才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罗尔斯教授所阐述的公正原则只能是现实公正,不能成为理想公正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出版就备受争议,在相当长时间内被视为禁书。评论多集中在道德伦理的层面上。人类必定要追求真、善、美,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感情具有美好想象。美好想象可以使人类摆脱工业社会带来的冷酷,恢复人性。劳伦斯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位主人公康妮和梅乐士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共同的美好想象和追求使他们走出工业化带来的孤独悲苦的阴影,并最终在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中步入爱与真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7.
和谐之旅     
第一篇:梦想篇(背景:多媒体播放配乐配画朗诵——《桃花源记》精彩段落)主持人: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外桃源也成为理想世界的代名词。可以说,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但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呢?桃花源是不是呢?学生1:桃花源只能是理想中的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学生2:桃花源虽然没有战争与饥饿,有着宁静与自由,但并不是人类的美好社会,它只是代表封建时代下层人民的渴望,它忽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空间。学生3:世外桃源的美丽,依赖于它的与世隔绝。而闭关自守,只能是落后与淘汰…  相似文献   

8.
《江格尔》以生命美学观点的艺术内容和生活内容传承了蒙古族对人类生存的讴歌,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生命存在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对人类全部生命———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礼赞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追求;创造北宝木巴地方,构建了满足人的生命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到来,各民族国家在这场全球化中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迎接才会使自己得到发展,反之将会被无情地淘汰,成为经济主流的被奴役者.经济全球化的突出特征和各类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也告诉我们,将来的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将朝着共生的方向发展,和谐世界不仅是人类美好的追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而美好的情感。因为有爱情,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至今;因为有爱情,人类情感的天空才变得异常的璀璨多姿;因为有爱情,人类更获得对美执著追求的勇气和力量。对爱情的关注,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什么伟大的事业可以压制人性而凌驾于其上。的确,爱情可以使人变得纯真、善良而美好,而良好的爱情教育正是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善、求美、寻真的。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而美好的情感。因为有爱情,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至今;因为有爱情,人类情感的天空才变得异常的璀璨多姿;因为有爱情,人类更获得对美执著追求的勇气和力量。对爱情的关注,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什么伟大的事业可以压制人性而凌驾于其上。的确,爱情可以使人变得纯真、善良而美好。而良好的爱情教育正是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善、求美、寻真的。  相似文献   

12.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髓.胡锦涛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具  相似文献   

13.
张建云 《天中学刊》2006,21(6):16-20
从人的本性、需要及其与价值理想的内在关系看,社会价值理想是人类的必然追求。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理想,它的本质必然包括:在保证和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它将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希望和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14.
"彩虹"是贯穿于劳伦斯的小说《虹》中的一种结构性意象,展示了主人公布兰文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人生追求。以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该小说加以解读,指出"彩虹"是工业化社会里人类追求美好人生的悲剧性结果的象征,是人类自我奋斗虚无性的总结性阐释,展示了作者文学创作的社会反讽情绪。  相似文献   

15.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丑也是现实社会永恒的存在。我们歌颂着美好,摈弃着丑恶。而殊不知艺术的真谛在于丑中寓美,化丑为美。  相似文献   

16.
杨琦 《华章》2012,(19)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先贤们从来就没放弃过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从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社会的转型中,原始习惯逐渐被一种更美好的东西所代替来治理社会,那就是法.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尤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法的完备性,美好性的追求达到了痴狂的状态,从而使法成文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审美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是为了把美好的人生境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引导整个人类实现人性的全面复归和在更高、更深层次上的展开和提升,把人类改造和建设得更加美好.在后现代文化转型的今天,对审美的研究其实是对审美追求的探索,是人类审美意识核心性意向问题.追溯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史,对当下审美现象的认识具有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质量,而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是美好的呢?在新时代中,我们提出了要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绿色思想,也正是这种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日渐加强,各种绿色设计理念才孕育而生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今天我们将要探析的话题是关于绿色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一、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承载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公众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并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公平就业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