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经济发展差异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层次含义,即发达地区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发达地区内部县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现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并渗透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因素的地域文化,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西省,地方文化内涵深厚,省域内与省际间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江西经济地理差异背景下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崛起省份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域文化的构成性影响,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地方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协同演进与创新促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结构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不一,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严重不足等特点,从民族文化和地区发展的多元性出发,研究教育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和地方型人力资本投资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平等发展的角度.提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重心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大量增加地区发展所需特殊人力资本的存量,力图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构建协调的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然而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却千差万别,一般来说,拥有充满活力的社区、高科技企业和大学云集的地方更具创新和活力,因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远远大于国家间的差异。而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对地方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 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难以形成。要突破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欠发达地区必须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加强与发达地区教育与经济的合作,强化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求得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杂费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学杂费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均培养成本是导致地区差异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杂费水平相比其经济发展程度明显偏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杂费水平则相对偏高.西部农村居民学杂费负担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的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章首次提出教育经济区域概念,并运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中国教育经济区域划分。通过分析四类教育经济区域的教育发展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作者发现,各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极大,而教育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却相对较小。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性要求各地有大致相等的教育投资,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又使得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各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协调导致了教育投资的不平衡。通过研究四类教育经济区域1986—1991年教育投资主要指标的总体变动趋势,作者认为:某些地方教育投资指标,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不变是指它在纵向上波动很小,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地方共性,变是指同一指标对不同地区来说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地区特性.为此,作者建议建立一套评价我国地方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的微机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的逐步提升和影响的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文化产业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反过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找到一条符合该地区经济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在当前衡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探讨文化产业与衡水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而言,如何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地方农民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看法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开发新的人力资源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西部地区科技力量提升和公务员进入经济流通领域分析入手,认为公务员队伍是欠发达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引导农民进入经济开发主战场的唯一力量。本文提出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队伍应有二元政策,同时认为二元政策发展中国西部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理解与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成果中科技含量的普遍增加,是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的问题,观念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圈子中彻底摆脱出来,能够在一定视角下对西部地方经济有全新的思维,能够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中看到西部经济的出路,能够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战略胆识与气魄;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问题,文化素质从低水平状况向高水平发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西部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孟赟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82-184
在当代经济体制中,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此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以人为本”思想更应广泛得以提倡。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来源。教育投入的政策和措施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从西部地区来看,教育的总体水平低和地区问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是制约西部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明确教育发展的地域布局和定位,加大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调整教育发展的层次结构、加快教育发展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遵循人力资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该区各教育层次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出: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应盲目追求规模。在教育发展规划上,应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大力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适时推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地方性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地方急需人才;成人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从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着眼,说明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并从根本上转变人才观念以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人才观念转变基础上的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战略及思路,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以依靠自身力量内生人才为立足点,结合外引和留用人才,完成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体现,将城市化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相结合,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一方面要看到城市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体现,另一方面,寻求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闽北山区的城镇化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选择新型的城镇化模式,创建绿色城镇,并由此带动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学的视野出发,站在区域文化的角度,汉水上游教育发展要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区域人才为目标,利用区域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并建立相应的为教育服务的支持系统,以达到整个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本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则是推动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目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偏小;科研力量薄弱、传统学科偏重、应用学科不足;基础人才过剩、高精尖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需要,应扩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部分办学自主权,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学科建设诸方面的快速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为地方发展提供的人力资源的质量是由高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的匹配的程度以及学校教学水平决定的.本文以广西地区高校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为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发展与广西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建设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的提质、拓展、改造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内涵,构建特色,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着手,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