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和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在拥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二重性,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其运行中既要遵循经济法则也要遵守社会公德。由此可见,“和谐企业”的创建所包括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就是企业要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和谐社会的有力维护者和促进者,“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永飞 《新闻窗》2009,(1):120-121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因此,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新闻世界》2008,(11):20-21
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社会”是我们目前社会生活的宏观文化语境。新闻图片是社会一支重要的文化形态,因其普及性、易读性必然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和谐社会”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新闻图片的功能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以便充分发挥其和谐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稳定是指社会整体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由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心理稳定等综合因素构成。党的执政历史表明,在社会进步与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是我们党对“稳定压倒一切”执政经验的成功解读。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仇敏 《新闻窗》2006,(6):47-47
当下媒体运用得最多的词组“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对社会思维和社会观念的一次全新的转变。新闻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广播媒体的自身优势更是在这种发展的进程中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是党在新时期对新闻战线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呢?我们认为,继续贯彻落实“三贴近”是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及其关系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融洽、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稳定可以压倒一切,但稳定并不一定就能代表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也是一个“不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各种才能、各种职业的人都有适当的位置,发挥适当的作用,人人都感到满意,彼此没有冲突。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胡耕  程彻 《新闻前哨》2005,(12):52-5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作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探寻舆论监督的和谐路径,对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加强监督和改进监督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这是新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句表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当今社会,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一“权力”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笔看来,要成为一面好的“防火墙”.一个好的“减压阀”,媒体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沈轩 《兰台世界》2008,(3):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家庭小社会,社会大家庭。社会的事情办好了,亿万家庭都受益;每个家庭治理好了,家庭和睦,人财两旺,社会、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必能蒸蒸日上、生机勃勃。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因此,家庭档案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开拓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成员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莹 《图书馆杂志》2006,25(5):41-41,47
我国新时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为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将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是党在新时期对新闻战线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呢?我们认为.继续贯彻落实“三贴近”是根本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谐问题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中的语言如果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基石。”新闻语言是社会语言中一种使用极为广泛、影响力巨大的语言,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推动社会整合、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推进政治民主、提高公民民主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钟克勋 《新闻界》2007,(2):52-52,4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宣传者和促进者;而社会和谐又是新闻传媒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动力,同时,和谐的传媒与和谐的舆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①由此可见,和谐传媒的构建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建芳,在湖北省图书馆“大家讲坛”奉献了一场题为“和谐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精彩讲座,300余名读者冒雨聆听了报告会。围绕“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核心问题,贾建芳教授对比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和谐的基础,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更高形态的理想社会,其目标是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并阐述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应围绕“民生、民权、民心、民智、民力、民享、民乐”等方面进行,解决现实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7.
白玉略 《大观周刊》2012,(43):126-126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演兵场。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和谐社区的概念来自于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在党的是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正式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 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一项关系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任务。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构成,社区文化建设则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钱萍 《新闻通讯》2010,(8):62-63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崛起有目共睹,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幸福生活”的诉求,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成为民心所向。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靠两条:一是社会制度,二是人的素质。只有政通,才能人和,只有用法律调节和制裁为社会利益而发生的)中突,用传统道德教化,培养人们注重理性,学会宽容,才能营造“和”的氛围。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而在这其间,媒体也应负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张品良 《网络传播》2005,(10):12-13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时代过渡,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社会空间,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历史和现实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网络传播的种种功能,社会对网络传播的利用、驾御、掌控能力已经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既有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党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新时期党报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但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如何显现,还要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看舆论引导艺术的运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