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吊脚楼是土家族最常见的民居形式,也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形式.它造型优美,经济适用,为土家人所喜爱.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分析土家人选择吊脚楼的原因以及土家族聚而成寨却又为何单家独存,对于土家吊脚楼的保护无疑具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如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白脊,曲折回廊,廊柱下垂的吊脚楼,那就是土家人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住所,也是土家人对歌、跳摆手舞,摆古、讲龙门阵的场所。土家人世代居住的吊脚楼,已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诠释着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智慧与追求。这篇《我心中的吊脚楼》是一篇中考作文。小作者对土家吊脚楼有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3.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伍明 《良师》2010,(5):54-54
偷,历来是被视为可耻的卑劣行为,可是在鄂西一带的土家人聚居的吊脚楼里,至今仍保留着几种别开生面、饶有风趣的“偷俗”。这“偷俗、”不仅不为土家人唾弃,而且还受土家人的赞赏并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5.
撒尔嗬是土家族的民间信仰仪式,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唤醒生命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展开研究,认为撒尔嗬内聚中华传统礼乐文化基因,是一种以礼“敬”亡者而以乐“亲”生者的丧葬礼仪。撒尔嗬具有土家人生与死象征性交换的独特文化隐喻,“歌丧”是土家人生者祭死的豁达情感表征,“跳丧”是土家人死者“寄身”的神圣体验。撒尔嗬仪式中清江流域土家人的生命关照体现在:以神话之歌指涉土家人延续族群生命记忆的愿景、以爱情之歌表达土家人内隐的生命精神诉求、以先祖之歌唤醒族群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生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而,我们无论从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土家族文化中的生育信仰,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它对整个土家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猛洞河是我们永顺土家人的母亲河,她凝聚了土家人的情,凝聚了土家人的爱。一年四季,河水清澈见底。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映入水里,一群鱼儿游过,仿佛游  相似文献   

8.
土家木匠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积淀着特定的工艺文化内涵,它既反映了土家人一定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土家人的智慧,还反映了土家人特定的价值观。土家木匠及木匠工艺曾经在土家族社会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土家木匠及其工艺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这里主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论证了木匠的发展前途是转型,并提出了实现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偷,历来是被视为可耻的卑劣行为,可在我们思施州团堡大汇一带土家人聚居的吊脚楼里,至今仍保留着几种别开生面,饶有风趣的“偷俗”。这“偷俗”不仅不为土家人唾弃,而且还极受土家人的赞赏并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0.
偷,历来是被视为可耻的卑劣行为,可在我们恩施州市团堡一带土家人聚居的吊脚楼里,至今仍保留着几种别开生面,饶有风趣的“偷俗”。这“偷俗”不仅不被土家人唾弃,而且还极受土家人的赞赏并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绩效化的管理,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土家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语言是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土家族共同的语言,但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的浸润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家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群体在急剧缩小,土家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度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本文即是对土家族语言文化概貌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摆手舞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然而,当代土家族摆手舞创作过程中存在着对土家族文化了解不充分、舞蹈语言概念提炼不准确、创作思维缺乏等问题。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发现,只有深入生活,充分了解和挖掘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取动作的核心要素,遵循摆手舞的美学特征,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和活力的民族舞蹈,从而推动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宗族组织是由湘西土家族传统的社区组织 ,它已渗透到湘西土家族农村社区的各方面 ,经实地社会调查发现 ,从 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湘西土家族社区的宗族活动又重新抬头 ,这是湘西土家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所要面对的现实。以瞿氏宗族为例 ,探讨湘西土家族社区宗族制度复兴原因 ,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区域内与土家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以土家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分析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体育舞蹈"肉莲花",是人类学、体育学、舞蹈学的融贯和交叉,它的产生及发展反映了土家先民特定的地域风貌、民风民俗和文化心理轨迹,是土家族特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品。"肉莲花"从"意境"创设这一独特的审美视野,拓展了体舞交融的文化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17.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本文拟对鄂西南的一个土家村寨的饮食、居住文化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