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类高职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定位在"三农"生产一线,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态度往往成为就业后能否安心岗位工作和能否取得工作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问题提出近年来高职大学生专业对口率低、流失率高已成为隐性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调查表明,2006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完全对口率只有17%,其中28所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当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普遍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为更好地稳好国家发展之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今后农业工作的后备力量,他们服务“三农”意识现状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在调研中发现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有支持并看好“三农”的思想,但是缺乏服务“三农”的意愿和行动.为此,我们得调研相关原因,积极培养他们服务“三农”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农业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我国农业高职高专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在其规模快速扩大同时,也存在和遇到了诸多问题,要求农业高职高专院校自身不断加强改革创新,也急需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4.
金平 《继续教育》2004,18(5):25-28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大问题。在“三农”问题的破解中,农村继续教育担负着推进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而大多数读者对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知之甚少,因此本刊记者就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以及其他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学会培训中心冀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指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决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已有五千多年的生产历史。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农业生产者扣管理者都不注重成本管理,导致农业生产始终产生不了较好的效益。在当前,解决好农业生产成本管理问题,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推进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生产成本管理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农业生产者、管理者及决策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处理好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与确保粮食安全、政府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四大关系,是农业结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农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三农”问题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三农”服务的农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理所当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在高校全面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攀升之际,农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空间更加复杂,在就业环境、就业去向、就业政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当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畜牧产业的兴起,畜牧类毕业生供不应求;二是餐桌革命,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农村的历史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学术界对此有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两种评价,但我们认为都存在各自的片面性。我们认为既要充分肯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农村生产力产生的长期的积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农村全面进步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农业集体化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阻滞因素,力求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Why:为什么要培训?在中央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我们迎来了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但是要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深入推进“三农”工作仍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核心。据有关资料介绍,自2000年以来,我国减少耕地1亿亩。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生态退耕的面积大;二是非农建设占地多;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一部分耕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要扩大种植面积将会十分有限,在更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科技含量的提升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不难看出,依靠科技教育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最为基础的工作是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和弱质性,对农业生产实行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为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已从2002年开始改“保护价收购”政策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应当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作为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粮食补贴政策在运行中并不能完全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为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对现有粮食补贴政策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影响很大;在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底子薄,人口多,要实现现代化,取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三农”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开发和利用广播媒体资源,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需要客观地看到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以坚定信心,更要理智地看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更好地迎接未来。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经济收入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三个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实践分析,警示性地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未来发展面临四大挑战:资源保护不力和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基础性挑战,农产品供给缺乏数量保障和农产品(农业食品)质量安全根治不力的国家治理能力挑战,小农生产方式长期存在和农业经营缺乏经济竞争力的制度性挑战,农业现代化建设缺乏顶层制度供给与法治保障的关键性挑战。最后指出,这些挑战背后出现的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重要的是对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才是我国依法统筹推进“三农”“四化”一体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道。  相似文献   

16.
2001年3月-2007年10月,孟建柱同志在“主政”江西工作期间,以一个党的高级干部暨专家、学者的“双重身份”撰写的这部农业专著,是他七年来对如何“问鼎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个中部农业省的探索”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探索、践行与总结。全书分为“科学探索”、“战略思路”、“城乡统筹”、“粮食安全”、“林权改革”、“旅游经济”与“文明和谐”七大部分,共59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深邃独特、思考缜密、内涵丰富,而且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是“凸显理论功底,展示丰富实践”;二是“体现厚积薄发,真知灼见”;三是“彰显改革成果,独领风骚”;四是“重视生态文明,让人耳目一新”;五是“确保粮食安全,关注粮食产业”;六是“文章岁久而弥光的佳作名句俯拾即是”……总之,我们认为,建柱同志的这部农业专著,不仅是一部专论农业的专著,而且是一部“跳出农业论农业”的专著。因而,若抽象一点、拔高一点来说,这部农业专著,“是一把解决‘三农’问题暨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若通俗一点、降低一点来说,这部农业专著,“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相似文献   

17.
谭金刚 《课外阅读》2011,(6):311-311
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长久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从2002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开始,这些年国家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如增加农业补贴,取消农业税,将农民纳入医保、养老体系等,都让农民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但问题依旧存在,如何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生态环境友好相处的生态农业,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三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家庭分散经营与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是产生“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对家庭经营这种形式产生质疑。本文将从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农业生产的特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等方面论述家庭分散经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思想,是我们党领导我国农村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邓小平文选》三卷共222篇文章中,有约四分之一的文章阐述到“三农”问题,其中有多篇是专论“三农”问题的重要论文,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切实贯彻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作为实用型教育类型,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应用性人才是根本任务,办学特色是生命。农业类高职院校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高举服务“三农”旗帜,唱响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主旋律,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是每个高职院校应着力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