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影》传情艺术浅谈江苏省沛县大屯中学祝自廉真诚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条件。有一分真诚,就有一分感染力;离开了作家的真诚,作品的感染力就会随之消失。这样说,决不等于有了真诚就能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有了真诚,还应该讲求传情的艺术方法。不然,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雕琢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雕塑家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作品:当别人向他祝贺,并问何以完成如此优秀的作品时,他却说,作品本来就在那里,只不过是去掉了多余的东西而已。  相似文献   

3.
讲解一部作品的主题,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领悟一部作品的主题.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作品,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相似文献   

4.
有时,只要踏出一小步,离成功就又近了许多。我从小就喜欢美术,我的泥塑“作品”深受欢迎,漫画等各种绘画“作品”在报刊上也发表了不少。但人物肖像画一直不过关。  相似文献   

5.
歌唱表演艺术是客观和主观的完整统一体。歌唱者在演唱作品的时候,要遵循客观实际,尊重歌曲作者的作品,不能擅自篡改。这是演唱一部作品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想唱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就取决于演唱者的主观因素了。俗话说:死曲活唱。一样的歌曲,演唱者不同,演唱的效果就会有优劣之分。那么,提高个人审美观和调整个人心理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备受人们赞叹。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写作时间一般出现在文章篇末(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有的出现在标题下面(如毛泽东的诗文),还有的不出现。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对写作时间重视不够,有的简单一提,有的干脆提也不提。殊不知,写作时间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写作时间进行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引时代背景。了解有关背景,是正确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有些作品,文章本身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而大多数作品,文章本身没有说明背景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讲清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当然,教师直截了当地讲“我给同…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因《雪国》等作品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受此殊荣,得益于作者在作品中传达了东方式的虚无关,以及作品对此的唯美建构。本文就此时其审美理想及其成因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贺清贞 《湖北教育》2004,(14):61-62
学作品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教师则应是美的使。审美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审美主体的审美素养是决定其审美效果的关键因素。语教师如果缺少审美能力,备课就不能发掘作品的美,讲课就传达不出美,就不能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而必然会人云亦云,乏味地肢解学作品,严重地损伤学作  相似文献   

10.
要通过《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考试,不是考前“冲刺”一类的短训能奏效的。这门课难就难在它的阅读量很大,它包括英国和美国的诸多作家的诸多作品,而每一部作品就是一部书。现行统一教材在作家和作品的选取方面尽管已经是精而又精了,但还是不得不采用节选的办法来压缩篇幅。即便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考生还不得不在对整部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反复阅读节选,  相似文献   

11.
本期主流期刊作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放弃难度。长篇如此,中短篇也如此;名作家的作品如此,知名作家的作品亦如此。有的起笔时还颇有气象,一到该爬坡的时候就松了劲儿;有的一开篇就无精打采,题材平平,立意平平,技巧平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相对而言,新人的作品大都还有些破土而出的劲头,但毕竟还有青涩之处。放弃难度是当代创作的一大病灶,长此以往,令人担忧。[编按]  相似文献   

12.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最行凶下手的地方,阅读要有最先开始思考的“点”,这个最先开始思考的“点”就是突破口。阅读作品是一种理解、鉴赏、创造活动。如果没有突破口,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阅读时就会打乱仗;或者读一篇文章费时很多,甚至根本读不懂。抓不住作品的要害,把握不住主旨,不能整体理解作品,就更谈不上鉴赏、创造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品解读一直都是变数最大、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因为像字句的解释、段落分析都有基本固定的答案,而一个作品的主题、艺术特点等就不那么确定了。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大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它们在经典化过程中曾被反复讨论,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中学教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短时间里,在课堂上把一个作品的主要内涵给中学生讲清楚就是一件更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技术”一章的最后一节课,旨在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技术,并在本章学习之初,就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分析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范例,对PowerPoint作品的评价标准有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封被猫头鹰送来的魔法学校通知书,一句“不要回答”的谨慎警告,一部被称为“权力游戏”的绮丽诗篇……相信已经有很多小伙伴猜出了我在说哪一部作品了吧!没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在读者心中却有着非凡意义,这样的作品就是Fantasy(幻想作品,不限于科幻、魔幻等等)!从想象力火花中迸发出的幻想作品,我想大家都很难拒绝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幻想作品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18.
任何鉴赏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下展开。文学鉴赏也不例外,也必须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依托。如果只是单纯地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语言特点进行分析,那仍停留在“就文论文”这一层次上;而进入文化层次,那就进入了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鉴赏境界。  一、进入文化层次鉴赏,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 (或编者 )的创作意图,直探本源,扫除对作品的歪曲理解或简单的政治图解,从而培养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书本,独立探索,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对作品的歪曲理解,自古就有。如《关雎》,本是一首劳动人…  相似文献   

19.
继《苦役列车》之后,你再次和山下敦弘导演合作电影《不愿长大的玉子》你感觉如何呢? 前田敦子.真是开心坏了,本来我就很喜欢山下导演的作品。虽然我喜欢的导演和作品非常多,但是最有“我”感觉的作品,还是山下导演的。在拍摄现场,我一直依赖着导演,他本人给我一种与他作品完全相同的印象。在现场的感觉非常舒适,也很愉快。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先在结构的影响。显然,社会性与时代性是影视文化研究不能回避的课题。当时代气息渗透于先在结构,观众在选择、感受、欣赏、评判一部电影作品时就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