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同步辐射光和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丙烯酸甲酯9.0~15.5 eV能量范围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实验测量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质谱和解离碎片离子m/e=86(C4H6O+2), 85(C4H5O+2), 59(C2H3O+2), 58(C3H6O+), 55(C3H3O+), 42(C3H+6), 31(CH3O+), 27(C2H+3), 和15(CH+3)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并利用量子化学从头算(G3),计算碎片离子的能级,推测它们的解离通道.计算的电离能和出现势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解离通道以单键断裂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马靖  顾学军 《科学文化评论》2007,24(6):1053-1058
首次报道了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氯苯分子(C6H5Cl)在240-250nm紫外激发波段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REMPI-TOFMS)。实验获得母体离子(^112C6H5Cl^+)和一些主要碎片离子的分质量光谱,以及它们在240.5nm和248.6nm两种激发波长下的光强指数。文中对母体离子及主要碎片离子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波段范围内,氯苯分子首先吸收一个光子从基态^1A1(S0)跃迁至激发态^1B2(S1),激发态分子再吸收一个光子而电离,产生母体离子^112C6H5Cl^+;母体离子直接解离而生成碎片离子^77C6H5^+。质量更小的碎片离子^51C4H3^+和^27C2H3^+则是母体离子进一步吸收光子,然后通过快速的内转换而形成。在该波段范围内,氯苯的最佳检测波长为248.6nm。在该激发波长下,氯苯的探测限能达到到ppb量级。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三原子分子离子(CS+2, SO+2, CO+2)的光激发和光解离动力学研究结果.实验是在射流气束条件下进行的.首先利用一束电离激光使中性三原子分子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制备出振动态选择的三原子分子离子,再用一束或两束解离激光激发获得母体分子离子的光解离谱(母体离子的凹陷谱和碎片离子的增强谱).由此研究了三原子分子离子(CS+2, SO+2, CO+2)电子态的光激发和光解离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使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多组态的二级微扰理论(CASPT2)方法,对C6H5CN+离子去CN的光解离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了12B1,12A2,12B2,22B1和12A1电子态的去CN解离势能曲线.通过对渐近产物的能量、构型、电荷和自旋密度布居的分析,得出结论:12A1,12B1,12A2,22B1和12B2的解离产物分别为C6H5+ (X1A1)+CN(X2∑+)(第1解离限),C6H5+(1 3B1)+CN(X2∑+)(第2解离限),C6H5 (11A2)+CN(X2∑+)(第3解离限),C6H5+ (11B1)+CN(X2Σ+)(第4解离限)和C6H5+ (X1A1)+CN(12(Ⅱ))(第5解离限).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工作中我们对环戊酮离子(C5H8O^+)的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试图得到C5H8O^+在激发态下的解离机制,旨在通过计算更加清楚地了解C5H8O^+的结构及其解离过程,以便得到碎片解离机制的相关数据,以“离子碎片CO^+由C5H8O^+获得途径分析”为例,为实验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弥合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工作中我们对环戊酮离子(C5H8O^+)的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得到环戊酮离子在激发态下的解离机制,旨在通过计算更加清楚地了解环戊酮离子的结构以及解离过程。以便得到碎片解离机制的相关数据,以“离子C3H3O^+由C5H8O^+获得途径分析”为例,为实验与理论计算的弥合找到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工作中我们对环戊酮离子(C5H8O^+)的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得到环戊酮离子在激发态下的解离机制,旨在通过计算更加清楚地了解环戊酮离子的结构以及解离过程。以便得到碎片解离机制的相关数据,以“碎片C2H2O^+由C5H8O^+获得途径分析”为例,为实验与理论计算的弥合找到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工作中我们对环戊酮离子(C5H8O^+)的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得到环戊酮离子在激发态下的解离机制,旨在通过计算更加清楚地了解环戊酮离子的结构以及解离过程。以便得到碎片解离机制的相关数据,以“碎片C2H2O^+由C5H8O^+获得途径分析”为例,为实验与理论计算的弥合找到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用密度泛函的方法(B3LYP)对环庚酮离子(C7H12O )的单点能进行了计算,对C7H12O 的稳定几何构型进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反应物激发态相关信息的理论计算,以"离子碎片C2H2O 获得途径分析"为例,以便更好的理解碎片解离机制的相关数据,使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弥合找到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工作中我们采用了CIS方法对环庚酮离子的第二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得到环庚酮离子在激发态下的解离机制,旨在通过计算更加清楚地了解环庚酮离子的结构以及解离过程,进而避免C7H12O 进入人体的血液和呼吸过程中,引发各种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八钼酸哌啶鎓盐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钼酸钠(Na2MoO4.2H2O)、哌啶(C5H11N)为原料,在水中合成了电荷转移盐,并在硝基甲烷(CH3NO2)中重结晶得到电荷转移盐(C5H10NH2)3[HMo8O26].3H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热分析等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红外光谱显示固态时标题化合物的八钼酸根与有机基团间存在相互作用。热重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失重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山芹属Ostericum 5种1变种13个居群的核型,其中4种为首次报道。其核型如下:隔山香 O.citriodorum 广东宝安的居群,2n=22=16m+6sm;江西鹰潭的居群,2n=22=14m+6sm+2st;华东山芹 O.huadongensis本所药物园居群,2n=22=16m+6sm;安徽广德的居群,2n=22=16m+4sm+2sm(SAT);绿花山芹 O.viridiflorum内蒙古额右旗的居群,2n=22=18m+4sm;黑龙江双鸭山居群,2n=22=18m+2sm+2st(SAT);山芹 O.sieboldii 辽宁庄河居群,2n=22=4sm+16st+2st(SAT);吉林长白山居群,2n+22+2sm+20st;狭叶山芹 O. sieboldii var.praetieritum 辽宁鞍山的居群,2n=22=2sm+20st;大齿山芹 O.grosseserratum 辽宁庄河居群,2n=18=2sm+16st;江苏宜兴居群,2n=18=2sm+16st;安徽广德居群,2n=18=18st;浙江天目山居群,2n=18=18st。隔山香、华东山芹和绿花山芹具较原始的2A型,山芹和大齿山芹则具较为进化的4A型。此外,大齿山芹具有下行性的染色体基数n=9,这在整个前胡族中都具独特性。根据各居群在种分布区内的核型演化方向及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形态和孢粉学资料,提出本属的起源是从近缘的当归属起源地横断山区沿着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迁移扩散,演化发展形成两个现代次生分布中心,一个是东北向具温带性广布型的分布中心(东北地区),另一个是东南向具亚热带性特有种型的分布中心(华东地区),两个分布中心之间有一个分化活跃、演化最高的纽带种一大齿山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弹性散射和电磁离解事例判选原则,利用14.6A GeV ~(16)O 与核乳胶相互作用平均自由程的实验值,给出计算反应截面的方法,得到 ~(16)O与核乳胶的H 靶弹性散射截面以及核乳胶对 ~(16)O 电磁离解截面.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  翁文剑 《科技通报》2005,21(6):732-734
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板上以LiNb(OR)6先驱体溶液(用甲酸作稳定剂,乙二酸作对照实验)制备了铌酸锂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IR、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生成的铌酸锂为多晶,与乙二酸相比,用甲酸作稳定剂制备的铌酸锂薄膜形貌更好。  相似文献   

16.
Results of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work function studies of alkali– metal adsorption on metal surfaces are presented. The adsorption of Na on W(112) surface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one-dimensionally periodic arrays which underwent a continuous compression with increasing Na coverage. Coadsorption of Na with O resulted in a W–O–Na double layer, regardless of the sequence of deposition of the adsorbates. A similar behavior was found for (Cs+O)/W(100), (Cs+H)/W(100) and (Cs+O)/W(112) system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underlying electronegative layer increase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lkali atoms and improved their long-range order. Experimental work function data of alkali-covered surface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results of recent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coadsorption of O or H on the surface has the effect of displacing the alkali atoms away from the substrate and reducing their energy level width. A strong interaction of adsorbates with substrate atoms wa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Cs and O coadsorption on Ni(100) surfaces. The presence of a fractional monolayer of Cs increased the oxidation rate of a Ni(100) surface by about thirteenfold. The NiO formed in two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Cs coverage.  相似文献   

17.
对国产7种和1变种兰属植物,即邱北冬蕙兰Cymbidium qiubeiense、春兰C. goeringii、春剑 C.longibracteatum、线叶春兰C.serratum、蕙兰C.faberi、送春C.fabri var.szechuanicum、寒兰C.kanran、莎  叶兰C.cyperifolium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邱北冬蕙兰为2n=40=24m+12sm+4st;蕙兰为2n=40=30m+8sm+2st;送春为2n=40=26m+l0sm+4st;寒兰为2n=40=26m+12sm+2st;莎叶兰为2n=40=24m+12sm+4st;春兰为2n=40=24m+l0sm+4st+2t;春剑为2n=40=24m+l0sm+6st。线叶春兰为2n=40=28m+l0sm+2st。线叶春兰中偶尔发现染色体数有2n=41,43,60,80。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o-B和Co-Ni-B.合金的非晶性质由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鉴定.组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在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装置上研究了CO、H2在三种催化剂上的吸附及CO和H2的表面反应(TPSR).发现CO和H2在三种催化剂上分别有二种和一种吸附态,吸附强度和二种吸附态的数目在不同合金上有较大差异.CO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H4、CO2和H2O,其中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和二阶多体微扰理论(MP2)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小芳香烃分子及其自由基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DFT中的B3LYP方法得到的最优化结构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最好。相比大基底cc-pVTZ,小基底6-31G(d)得到的几何结构、能量与实验值符合得好。B3LYP方法计算得到氧原子在(d)位置的五苯环(C19H10O)体系最稳定。对小体系适用的理论方法(B3LYP)可以用来研究多环芳香烃(PAH)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