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淮 《中国科学基金》1998,12(2):156-1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于1994年12月在北京签署科学合作协议以来,双方为共同支持中俄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合作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
新疆背靠祖国内陆,要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与合作,主动承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技术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和周边各国的经济互补与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为促进新疆与周边国家的互利与发展,本文就双方开展科技成果的引进提出了若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俄科技合作越来越成为中国对外科 技合作的重点,中国新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科技合作的构建正是依据国际科技合作的趋势及俄罗斯和中国、新疆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和思路,双方科技合作的基础反映在资源、科技、交通、对外开放优势方面,在强化本国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双方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优势互补、有效打破技术封锁和加快技术进步进程、培养和锻炼科技人才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体现了双方科技合作的作用和前景.在阐述了合作理念的确立、合作机制的构建、合作方式的探讨等方面的基础上,又在科技合作组织机构、资金支持、科技合作中介机构和咨询评价机构、信息网络系统、政策保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了发电商与售电商战略合作的进程。在分析发电商与售电商合作博弈情景条件的基础上,基于不完全契约构建发电商与售电商合作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博弈的局部均衡点及动态演化过程,并结合模拟仿真结果提出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促进双方合作的激励策略。为新电改和国企改革形势下发电商和售电商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的中俄科技潜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科技合作是中国和俄罗斯21世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的重点合作领域,必须制定合理的双方科技合作的战略和策略,而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应该以客观评估双方的科技实力和未来潜力为基础.本文基于科技潜力的内涵建立了科技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科技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对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推进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应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规划进行联动,充分重视双方联动的互补性。然而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远东开发联动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方联动的效应。双方应打造合作平台、夯实社会基础、加强科技合作等充分发挥联动效应,促进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情况,对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三次产业领域中的互补性合作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领域的合作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双方产业领域的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欧科技合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宏观上的归纳,发现中欧科技各领域合作均从具体项目着手,由点及面,最终形成了以《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为指导、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个领域为主要发展平台的合作制度体系。中欧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对多"集中管理、多头管理和协作管理三个时期,管理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整合了中欧科技合作的现有资源,使双方的合作朝着高效平等的方向发展。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的中欧合作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从FP4以来双方的合作项目数、合作资金、参与人员数等都有了大幅提升,正在执行的"地平线2020计划"中的联合资助机制更使双方科技合作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双方开展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中俄能源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缩小两国在能源战略对接问题上的差异,消除俄罗斯对中俄能源合作的疑虑,降低欧美等国因素的不利影响,成为打破中俄能源合作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后,随着中俄两国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合作进程中,黑龙江省独特的区位、人力资源、贸易合作主体等方面优势,以及俄方的资源、科技等优势,共同促成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分析了以上双方各自的合作优势,意在为促进今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