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当你用一颗敏感心灵热切关注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就象灵巧的双手拨动琴弦一样,让你的心弦奏出激昂高亢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动辙古人的现状。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这样一种文字呈现方式引进作文教学的课堂,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极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难作文,原因何在?学生说:"无话可写。""无话可写"即缺乏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哪里来?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不变的真理。然而,有些老师往往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而只是习惯于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教学生审题、谋篇和遣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以下是我在指导学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个性。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习作现状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学生只要实实在在地关注生活,真真切切地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就能书写出真实、深刻的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他们的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段富有诗意的话语,包孕着深刻而朴实的作文教学的道理: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缘于生活,这既是事实,又是法则。如何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撷取生活的美丽?做法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开启写作的大门、消除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痕迹,让作文成为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积累有意义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而,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语文课程标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都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的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行为、情感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眼睛认识生活,通过行为感受生活,通过|情感享受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早就对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于漪老师在谈写作时也说:"任何文章都是一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也就是说,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如何让学生投入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将这美好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文字。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这两个字谁看了谁头痛。学生习作是东摘西借,东拉西扯,写不出真人、真事、真情。不要说学生,说是教师谈起作文,说起作文也是头疼。"有什么可写的呀?"这是1994年我刚刚结业时发出的慨叹。自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以来,我潜心钻研,深刻体会到作文教学应从实践活动出发。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从社会中广泛获取材料。叶圣陶先生还说过:  相似文献   

15.
马文斌 《学语文》2007,(3):9-39
初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个薄弱环节。怎样才能辅导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呢?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  相似文献   

16.
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对于  相似文献   

17.
作文源于生活,回味品赏,写出真情片段,说出独特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告诫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中的人事都可给学生很多思考和启迪。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用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泉源,离开了生活,写作的生命就会枯竭。依靠着"看、听、闻、摸、想"这五字真言,我将"观察"变得简单易操作,将"观察"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慢慢浸润,让观察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能力时,"我以我手写我心""随性表达"才会成为现实,"写作"于学生而言才由负担转化为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鲜活的习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走进多彩的生活,体验生活的多彩,积累鲜活的素材,成就习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大难题,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如何能够突破学生的写作障碍,流畅、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中积累素材"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向我们道出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产物。小学生的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